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历史论文近/现代史论文

试论中国的现代化与洋务运动

  • 简介:(页数:5字数:4377)【摘 要】 本文从中国现代化的视角,探寻了“洋务运动”在中国现代化史上的地位作用。对洋务运动中的“中体西用”的思想作了肯定,认为这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的一大进步。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有效...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页数:5字数:4377)【摘 要】 本文从中国现代化的视角,探寻了“洋务运动”在中国现代化史上的地位作用。对洋务运动中的“中体西用”的思想作了肯定,认为这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的一大进步。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有效的影响,具有冲破传统思想的禁锢,开阔人们视野,引导人们追求新知识的积极作用。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人现代民族主义意识的增长,推动了中国人与现代社会的接轨,洋务运动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关键词】 中国 现代化 洋务运动

目录:

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最早启动
二、持续30多年的洋务运动,又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正 文】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一直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重大课题。为此,本文试图从现代化的视角来探寻洋务运动在中国现代化史上的地位。
  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最早启动
  首先,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现代化思想。19世纪中叶,现代化浪潮已从欧美席卷到世界各地,它打破了各国的隔绝状态,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连为一体,人类历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而在中国,清王朝遇到了开国以来最大的统治危机: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蓬勃发展;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凭借洋枪洋炮打败了“天朝”军队。日趋衰落的清王朝犹如一座将倾的大厦,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政治统治的危机,促使统治集团发生了分化,出现了新的组合――洋务派。他们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语),提出了应变的思想,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最早揭示这一思想核心的是冯桂芬,他在1861年就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①这可以说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最初框架。后来,洋务运动最重要的领导者李鸿章曾多次阐述过相同的观点,如1863年2月他在致曾国藩书、1864年春在致总理衙门书和1865年9月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都反复强调了用外国长技来维护中国的“文物制度”的主张②。另外,洋务知识分子如王韬等也都在其著述文字中阐述过类似的观点。直到1898年另一位洋务官僚张之洞发表《劝学篇》,才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加以理论概括和系统阐发。在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运动期间,“中体西用”的思想成为洋务派的理论纲领。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