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

中国古代田园诗的人文理念

  • 简介:(毕业论文 页数:5 字数:6707)摘 要:人文理念是人类共同的精神现象,在中国古代田园诗中呈现出独有的特质。本文着重探究了田园诗中所表现出的对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的关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人文关怀等人文理念旨向,以开掘出中国田园诗中深层的...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毕业论文 页数:5 字数:6707)摘 要:人文理念是人类共同的精神现象,在中国古代田园诗中呈现出独有的特质。本文着重探究了田园诗中所表现出的对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的关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人文关怀等人文理念旨向,以开掘出中国田园诗中深层的精神原型。
关键词:田园诗; 人文理念; 表现形态

 

目录

一、 田园诗中的人生价值取向
二、 田园诗中的天人合一
三、 田园诗中的人文关怀

 

人文理念是人类共同的精神现象,在西方的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学”即拉丁文humanitas,泛指一切关于人的学科学术研究和教育。在中国,“人文”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周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1]人文理念是一种“唯人”的文化精神,是对人的本质地位,人类的命运困境,以及人类的终极价值追求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思考和关怀。对它的肯认意味着一种人文意识在审美主体中的确认。同时这种精神通过文学载体,在作品创作和作家的自我人格塑造上得到广泛而深刻的表现。田园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富有特色的一个部分,它以描写田园生活和田园山水自然景物为主,从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由人格的追求,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向往,对社会中人的关注与思考,具有深厚的人文思想底蕴。本文梳理和分析了田园诗中的人文理念,无疑具有历史寻根价值和阐释的必要。
一、 田园诗中的人生价值取向
人在宇宙中的价值、地位是人文思想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林语堂说:“要了解中国人的人生理想,就必须了解中国人的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这个词含义模糊含混。然而中国的人文主义却有它明确的界说。它的意思是:第一,对人生目的的确切认识;第二,为实现这一目的而行动;第三,实现的方式是心平气和,即中庸之道,也可称为‘庸见的崇拜’。”[2]林语堂认为“人文主义”是了解中国人人生理想的基础和前提,可以说是抓住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中国古代儒道学说都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崇高地位。儒家学说之核心——“仁学”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理念。孔子将“务民”放在第一位,孟子延续此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他们从尊重重视每个人生存的合理性,肯定每个人都有独立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出发,建构了儒家的人本主义主张,由此衍生了中华民族传统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主旋律: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忧国,忧君,忧民的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入世精神。道家则提倡顺应自然,强调保存人的自然本性,因此道家把超越社会国家,放弃世俗功利,反叛道德礼教,回复和保护自然生命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魏晋文学中“人的觉醒”就是从儒家的生命价值追求返回到本位的生命,人的自然生命成为关注的中心。无论是仕途顺利还是身处逆境,那些不愿心为形役,矫励而为的文人们,并没有离弃对生命价值和现实人生的关注。儒道人文学说及其在文学中的表现仍是相互补充的关系,从而构成了田园诗注重生命本体和人生价值的思想内蕴。
首先,追求自然的生活环境。自然景物被古代士人看做是自由精神的同构体,专注于“园田”便不在意世俗的穷通,喜好“林园”的淳朴便厌恶仕途的欺诈,尽管田园诗人所处时代不同,个人身世经历各殊,但纵观有名的田园诗人几乎都曾隐退田园托身林泉。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终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解印去职息影田园;王维少年得意,历经宦海沧桑后,将前期的热血豪情消融在空寂的禅理和清幽的山水之中;孟浩然、陆游等人隐居而不忘世,一边隐居一边寻找机会为国出力;储光羲、祖咏、韦应物、柳宗元等,或因仕途蹭蹬不满现实而自隐林间草泽,或因正直处世开罪权贵而被贬穷乡僻壤。他们以一种超然宁静的心境走向山水田园,或像普通田家过着村居生活,或卜筑在山水幽胜之处,都与自然的山水田园打成一片。故而田园诗中对自然的生活环境表现了深深的爱慕,如“南山”、“平泽”、“斜川”、“山涧”、“竹林”、“青松”、“幽兰”等,这些清新优美的意象和官场的污浊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成为田园诗人的追求。
其次,对回归自然的适意人生的追求。正如葛晓英在《盛唐田园诗和文人的隐居方式》一文中所说:“田园诗的基本精神是以自然真淳反对虚伪污浊,寻求心灵的自由和净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以“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表现辞官归家途中欢快的心情,《归园田居》其一以“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写退避官场脱离尘世的余闲与恬静,《和郭主簿》二首(其一)以“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写玩赏琴书和酒熟自斟的逸趣,《归园田居》之三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写躬耕之乐。王维《鸟鸣涧》云:“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极幽静之景写极悠闲之人,《渭川田家》云:“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以极平常之景,写极纯朴之人,都典型地表现了诗人淡薄名利远离官场之后逍遥于山水田园之间的闲适自得之情,表现了诗人在挣脱官场束缚之后,找回了曾经被扭曲的自我。田园诗人把自由作为自己的终极关怀,用自由的生活来安身立命。虽然这种自由,还只能是古代的朴素的自由,带有自在的性质,但它使人不再成为统治者、社会集团和他人的工具,使人能保持自己的尊严、志向和爱好,因而有助于弘扬人的主体性,有助于唤醒人们去寻求不受压抑的生存方式。
其三,田园景色在诗人心境的映照下,呈现出清静优美而又充满活力的特色。田园诗人把自然看成是寄托身心的最佳去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则是最佳生活方式。他们把可游可居的田园视为最佳隐居处,而不愿以游赏山水或远遁深山来对抗社会现实对心灵的伤害,表明他们并不逃避人生,而是对生命极为热爱,对人间情爱有极深的眷顾。因此田园诗中的山水景色和田园风光也多是宁静祥和却又充满生机的。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十余亩田地八九间房屋,屋前屋后榆柳成阴桃李争艳,远处炊烟袅袅,近处狗吠鸡鸣,充满生机而又恬静和谐。王维《积雨惘川庄作》写夏日水田上白鹭飞舞,阴阴树林里黄鹂啼鸣,不独摹景真切,而且神致全出,清幽宁静之中透出勃发的生机。孟浩然“归闲日无事,云卧昼不起”,无不是悠闲适意,忧累尽消。储光羲《田家杂兴》八首善于描写乡间生活中为他人所不注意的细节和趣味,较为真切地写出田庄特有的宁静气氛。如《偶然作》其一写田家锄地因时时看天盼雨而误伤禾苗,《田家即事》写老农杏花时节驾牛耕地,都独具一股浓郁的泥土气息。即使农民的日常生活在田园诗人心境的映照下,也呈现出极其清静优美活泼的风采,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雨过山村》),查慎行“橹摇渔父唱歌去,牛背牧童浮水归”(《桂江舟行口号》)等等,田园诗人选择田园作为自己精神的归宿,正是为了摆脱种种有形无形的束缚,回归田园,回归自己的内心,回归真朴闲淡、适心适意的生活。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