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教育论文中/高等教育

大学生评价教学质量探析

  • 简介:(毕业论文 页数:5 字数:5020) [摘 要] 全面、公正、客观地评价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综合运用专家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等各种途经。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评价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资格、素质、能力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重视学生评价工作;评价体系...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毕业论文 页数:5 字数:5020) [摘 要] 全面、公正、客观地评价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综合运用专家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等各种途经。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评价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资格、素质、能力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重视学生评价工作;评价体系科学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工作程序化;评价结果要客观分析、正确使用,以不断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工作。
关键词:高校; 学生; 评价; 教学质量

 

 

目录

一、大学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主体
二、影响学生评教质量的因素分析
三、提高学生评教质量的措施和途经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利用一定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学过程及效果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客观评价,为教学改革、教学决策提供依据。教学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专家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它是高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工作方针。学生评价,是学生通过教学过程对教师教学工作中各要素的综合认知,依据一定的标准体系,从学习者角度对其教学工作进行的定性与定量的评估。研究表明,在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中,学生评价比同事评价、领导评价、教师自评更具有可靠性。本文通过对学生评价存在问题分析,提出进一步提高学生评价效果的途径和措施。

一、大学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主体
抓好教学质量有三条共性的规律,其一是满足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其二是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其三是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我们讲以人为本,在学校最根本的就是以学生为本,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学生对于教学质量具有最终的发言权。
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主体。从教育学假设来讲,现代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教师的教学效果只有通过学生的反映才能表现出来,泰勒(Tayler,R.W.)认为“在本质上,教育评价过程乃是一种测量课程和教学方案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教育目标的过程。”教育目标实际上是以学生为中心来确定的,所以,教学效果也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来决定。对社会而言,学生是学校提供的产品;对学生而言,教育则是学校提供给他们的产品。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应以是否满足学生需要、是否使学生得到最大发展为基本标准,这些标准是否达到只有通过学生对老师教学行为的评价才能检验。
大学生作为身心健康发展的成年人,已经具备了评价教学质量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这是学生评价教学质量的客观基础。从心理学假设来讲,高等学校学生的心理发展已基本上达到成熟水平,具有面对事物进行判断和评价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现代大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性相对较强,在对事物进行判断时,一般情况不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大学生具有相当的独立性、批判性、组织性和深刻性等思维品质。因此,就总体而言,进入高等学校的学生,经过十几年的系统教育,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已达到一定水准,至少能基于自身在课堂上的感受而对教师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大学生作为全程接受和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的对象,最有资格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质量。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对象,对教师有最全面的接触和最深切的了解,完全有资格对教师的教学给予准确客观的评价。经常化、规范化、系统化地开展学生评价教学活动,必将造就出高效的教学管理系统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大学毕业生的质量作为教育产业的最终成果,是检验高等院校教育效果的主要方面。教育的三大功能中,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合格的和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为社会的经济建设服务。高等教育质量的好坏最终有消费者(社会)来鉴定,重视对毕业生的调查,高等教育价值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取决于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作用和社会对教育体系的满意程度。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可以了解到学生是否适应社会的需要及对学校的满意度,从而促进学校的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最终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二、影响学生评教质量的因素分析
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质量问题突显出来。正确地评价学校教育质量,才能走内涵的高校发展之路,其中“学生评价”极为重要。但从学生评价教学效果的实践看,效果不仅人意,存在着不少问题。
影响学生评教质量的客观因素:第一,主体目标冲突影响学生评教效果。政府为了实现其政治和公共职能,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所奉承的是知识价值观和学科逻辑来展开;而对学生而言,学习主要是为了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和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学习的乐趣和知识的实用是其关注的重点。主体目标的冲突,必然会影响学生评价的效度。第二,评教量表的设计与学生之间的冲突。“学生评教”是以学生为出发点来考察教师在教学时的行为,然而,评价量表是学校教务部门制定的,很难体现学生的想法。第三,评价目的和结果使用之间的冲突,影响学生评教效度。学生评教应是以提高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即形成性评价。而我们往往把学生评价当作总结性评价,把评价的结果直接与教师的利益挂钩。第四,学生参加评教结果出现偏差与他们自身能力有关,因为他们对某些评价指标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例如:教师备课情况、处理教材深度的适合性、教师的专业水平等。作为学生来讲,评估教师教学的依据主要来源于听课,但由于不同专业、课程、打分标准和课程难易程度等,造成评价结果的差异。第五,教师不同的表达方式,不能做到有声有色,学生会感觉不好,相反有的教师能“吹”,海阔天空,不管所讲的内容是否有利于对课程的理解,有的学生认为这个教师讲的好。其结果无法准确地反映实际的教学质量。第六,不同年级的学生和班级大小以及公办和民办对评价结果都会对评价结果产生影响,
影响学生评教质量的主观因素:第一,根据研究发现,学生的期望是影响评价效度最重要的因素。当同一教师在两种条件下教同一门课程时,假定打分的宽松度相等,期望得到较高分数的会对教学效果给予较好的评估。如果学生实际成绩比他们预想的成绩低时,他们给教师的评分也低。同样,如果他们的某们成绩低时,他们给这位教师的评分也不会高。因此,学生在掌握评价标准时,难免会被直观感觉所左右,不一定很科学理智。第二,学生的认识能力也是影响评价效度的因素。有的学生评价时不注重评价标准,往往是凭着感觉给教师打分,造成了一些不客观的结果。第三,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影响着评价结果。一个学生对某些感兴趣的课程,就会专心听讲,听得懂、有收获,对教师就会有一个肯定的评价。反之,对另一门课程不论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多高,只要对他不感兴趣,往往就可能会对教师作出否定的评价。第四,部分学生比较注重教师授课的外在表现,如教师的表情、语调、音调,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评价则较为浅显。因此,学生易于以自己的喜好或需要来评价教师,教师为了得到学生较高的评价也可能迁就和迎合学生。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