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教育论文其他教育学

开辟语文教学第二课堂的实践探索

  • 简介:(毕业论文 页数:5 字数:5475) 摘 要:传统语文课程资源结构单一,教材常被视为课程教学的唯一资源,教师往往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参,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影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影响了语文水平的提高。“新课标”把自然...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毕业论文 页数:5 字数:5475) 摘 要:传统语文课程资源结构单一,教材常被视为课程教学的唯一资源,教师往往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参,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影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影响了语文水平的提高。“新课标”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明确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特别是综合性学习内容的设置,指明了实现的途径。创造性处理教材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学习思路;充分运用网络媒体资源,可以拓宽学生学习面,充实学生学习源泉;有效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可以加强学科渗透,拓宽学习空间;留心大自然、关注社会社区,开展实践活动,可以积累学习源泉;课堂学习延伸到家庭生活,互动交往,可以渗透亲情体悟。
关键字:语文教学;第二课堂;资源开发;多向传递

 

 

目录

一、充分利用课内资源
二、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三、充分利用校外资源

就学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载体,但它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更不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唯一载体。我们在使用教材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宣讲教材,重要的是深刻的理解《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以暂新的教育理念去统领教材,要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活用教材,走出一条“跳出教材教语文,走出教室学语文”的教学之路。下面谨对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提出几点浅薄的看法。
一、充分利用课内资源
现有教材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范本,是学生在课堂里最重要的学习资源。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作品。由某一篇作品引发开去,我们可以生成很多很多新的“教材”:作者的其他相关作品、作品的背景知识、某一个知识点产生的新知识……我们就要立足原教材的点,努力把这个点推向广阔的面。
1、根据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传统教材的处理,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依纲照本,逐课学习,完成教学任务;或者大胆的进行单元学习,求同存异:但最终都是要体现出编书者的意图来的。殊不知爱好读书的学生早都走到了前面,再来学习如同嚼蜡(特别是编排在教材偏后的课文,有的同学不知已读过多少遍,愿学的自不待言,不愿学的你是无法调动他的胃口的)。所以在教学中如能有意识的避开这种现象,对编写者的意图进行创造性的改编,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这样一位教师,他在教学时, 发现学生早已把课文烂熟于胸了,在教的过程中,同学们并没有被文中人物的精神所感动,学习兴趣渐趋低谷。但他总觉这一单元素材很好,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当看到《真正的英雄》时,便灵机一动,觉得这一单元课文中的形象不都可以用“英雄”来统领吗?便找来前不久刚刚上映的巨片《英雄》,在教室全剧重放。看完片子,便以“谁是真正的英雄”展开了本单元的学习,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詹天佑等人是英雄吗?江姐呢?鲁迅呢?刘备呢?结合《真正的英雄》,提示同学们写出你认为真正的英雄应该是怎样的?问题一提出,同学们或侃侃而谈,或奋笔疾书;或大声辩论,或慷慨陈辞。两三节课下来,同学们仍然意犹未尽。接着又让学生讲心中(作品中)的英雄故事,评心中的英雄人物,写身边的英雄事迹 ……这样虽然改变了编写者得意图,却也创造性的完成了本单元的学习。
2、抓住课堂生成的问题开发课程资源
有时学生会提出些古怪的、与教学无关的问题,教师不必急于回答,可以缓冲一下,将问题抛给学生,趁势点拨,巧妙地把问题引导到教学的主题上来。有一次,钱梦龙先生执教《故乡》一文,学生突然提出一个与课文主旨毫无关系的问题:跳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且看钱梦龙先生是如何反应的:
师:是啊,鱼怎么会有脚?
生:有!
师:什么鱼啊?
生:娃娃鱼。(笑)
师:啊,你真见多识广!我想跳鱼也有两只脚,可我没有看到过,你们谁有看到过?
生:(齐)没有。
师:可是少年闰土就知道这种跳鱼,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少年闰土见多识广,他“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在这段对话中,钱梦龙先生面对突如其来的无关问题,并不慌乱,而是沉着应对,保持十分冷静的头脑,先缓冲一下,向学生交代了自己对跳鱼一无所知的“底”,进而有不失时机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把这一旁逸斜出的问题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加深对少年闰土形象的认识。
3、立足课内,适当联系扩展
如教完《落花生》一文,学生列举了张海迪身残志坚,自学成才,努力为四化作贡献,被誉为当代青年的楷模;雷锋生活艰苦朴素,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受到全国人民的赞扬和崇敬……学生还检查了自己轻视平凡劳动,不想当普通工人、农民的片面认识,表示要以雷锋、张海迪为榜样,像课文中所说的“花生”那样,不讲究外表体面,刻苦学习,努力成材,将来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应该说学校生活中,可开发的资源是相当多的,真可谓“学校处处皆教材”。 但是过去的语文教学视教材为圣书,关注书本,忽视人本,强调独立,缺乏合作,每个人都是封闭的个体,使学生的作文思路变得越来越狭隘。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应开放,留心处处皆语文,强调学科的交叉渗透。因此学生应当在大校园中感受大语文教育。
1、布置班级,展示一片清新的天地。
班级布置应显人文化、人情味。在我班教室的墙壁上设置了“成功起跑线”、“作品欣赏栏”。黑板上开辟“词语积累”、“班级新闻”等小栏目。黑板报则分组轮流策划、撰稿、誊写,每期黑板报进行全班评析,相互借鉴。班级一角辟出了“图书角”,好书大家读,新知识大家分享;“生物角”,既增长学生的见识,又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学生在班级中能有较大的机动时间和自主空间,开发、利用更新班级资源,及时吸纳各种信息。
2、开放图书室,给学生一本丰厚的书籍。
经济的发展,使办学水平日益提高,学校已有了一些藏书室和阅览室。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到知识的海洋中尽情的游览,无疑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开展各项活动,给学生一潭永远的活水。
我们还经常利用班级、学校组织各项活动进行指导训练,如:写字、词语接龙、成语故事、诗歌朗诵、手抄报、征文、主题演讲等比赛活动;留心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诸如“迟到了”、“班级竞赛扣了分”、“体育艺术节得了第一名”、“我与同学闹矛盾了”;关注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事一人。这样引导学生关注课堂课余生活、游戏活动、日常生活、师生交往等,获取独有的体验,增加写作之源,激发创作的灵感。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