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教育论文其他教育学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渲染与兴趣激发

  • 简介:(毕业论文 页数:4 字数:4687)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就得让课文的内容有鲜活的生命,没有生命就无法打动学生。在有些学生的心中,语文就好比经冬的小草,虽然枯黄,虽然衰败,但并没有死亡,还有生命力,只要有一股春风,一场春雨,它们会立刻显现出生机和活...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毕业论文 页数:4 字数:4687)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就得让课文的内容有鲜活的生命,没有生命就无法打动学生。在有些学生的心中,语文就好比经冬的小草,虽然枯黄,虽然衰败,但并没有死亡,还有生命力,只要有一股春风,一场春雨,它们会立刻显现出生机和活力。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就是如此。那么什么才是鲜活语文的春风和春雨呢?
一、以精彩的引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在一节课中,导入新课是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导入环节如果安排和设计得好,整个教学过程就会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作为创造性的课堂教学,能否巧妙灵活地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对于一节课教学效果起着异常重要作用。例如,在品味杜甫《登高》时先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要读得悲壮、雄浑,“萧萧”与“滚滚”要适当延长。“无边”与“萧萧”组合在一起,飒飒有声,如泣如诉,加上滚滚而来的长江咆哮不止,让学生在脑海里构成这样一幅画面,体会诗人的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苦。《邶风•静女》课前让学生排成小品,把诗中的男女主人公的心理和神态围绕课文表现出来,使课文内容直观地展现在课堂上,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再如讲,《装在套子里的人》时,先引导学生从该文的插图入手,让学生去观察画面上有那些不合常情的地方,学生很快发现画面上“天空晴朗无云,鸟在飞翔”,而那个人穿着大衣外套,脚穿雨鞋,手拿雨伞,这个人为什么这样的呢?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看课文,为分析人物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以适度的质疑疏导激活学生的思维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努力唤醒那些无动于衷的态度冷淡的学生们的意识吧。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感兴趣,接近那些无动于衷的头脑的途径是思考,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要克服那种死板枯燥的讲授,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适时适度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指导学生去思考,变“静态”被动学习为“动态”主动学习。用质疑法解决《石头城》的鉴赏难点:这是一首写景诗,用“景中寓情”的写法表现写作意图,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出景物的特点吗?你能用关键的词语说明是怎样表现“景中寓情”的吗?你能说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吗?在讲《锦瑟》这首无题诗时,让学生找出本诗的典故,记住这些典故的先后顺序,就能背出本诗。在操作时可以分成几个小组经过合作、讨论、交流后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适当地引导点拨。
有一位特级教师说过:“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思考。”这正是语文教学要做的事。
三、以饱含感情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共鸣
语言是表达意的工具,课堂教学语言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情感的桥梁,是教师内心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能有效感染学生情绪的“催化剂”,因此教师的语言不仅要求准确、规范,更重要的是要充满感情色彩,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在讲柳永的《雨霖铃》时我用低沉的语调为学生描述千古佳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今晚当我酒醒时,远离了亲人,满眼都是长满江岸的杨柳,惨淡如钩的月牙挂在树梢上,陪伴我的是深秋凉的晨风。同学们设想一下自己如果与亲人好人分别后,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感觉怎样?”学生的凄凉、孤独、伤感之情油然而生。用豪迈激昂的语调去讲授《沁园春•长沙》,如在讲鲁迅的杂文《纪念刘和珍君》时,先渲染一种悲愤的教学气氛,开始就展现出作家义愤填膺、怒不可遏、挥笔疾书战斗檄文的画面,借简介背景和写作缘由,把它作为理解本文的钥匙,进入课堂气氛的前奏曲,然后用一种悲伤而愤激的语调朗读有关片段,把学生带入作品中那种特定的气氛之中,接着通过分析讲解,让学生朗读体会重点段落,让学生的感情投入到课文中去,于是激发起他们对反动派血腥屠杀的极大愤慨和对死难烈士的沉痛悼念。

 

 

目录

一、以精彩的引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以适度的质疑疏导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以饱含感情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共鸣
四、以形式多样的直观教学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以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六、以现实的生活气息激活语文教学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