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语言论文语言学

破茧飞翔的彩蝶-王安忆小说叙述视角的转变

  • 简介:(毕业论文 页数:10 字数:10044)在当代文坛上,王安忆无疑是一个具有自觉独立的小说意识的作家。早在80年代,她就以《雨,沙沙沙》等系列作品赢得注意。这些作品白描“文革”以后内地生活发面貌,平实细腻而又充满感伤,很能体现一辈...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毕业论文 页数:10 字数:10044)在当代文坛上,王安忆无疑是一个具有自觉独立的小说意识的作家。早在80年代,她就以《雨,沙沙沙》等系列作品赢得注意。这些作品白描“文革”以后内地生活发面貌,平实细腻而又充满感伤,很能体现一辈年轻作家的心声。但比起许多一鸣惊人的作家,王安忆的成绩并不使人大开眼界,然而王安忆的潜力和韧力惊人,她写作不辍而且勇于创新,及至90年代,终以《叔叔的故事》等作品大放异彩。随后的《纪实与虚构》《长恨歌》等,更证明了她驾驭长篇小说、想象国家历史的能力。
在谈论小说时王安忆经常提到的两句话就是“小说即故事”,“好小说都是好神话”,她认为故事是小说的基本面,没有故事就没有小说,而讲故事必定需要讲叙者及其讲述的视角,因此任何小说都需要叙述者站在一个特定的语言角度进行叙述。
所谓叙述者,就是指小说中讲故事的人;叙事视角即“叙述者或人物与叙事文中的事件相对应的位置或状态, 或者说, 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来观察故事”。[1]叙事视角是作者把他体验到的世界转化为语言叙事世界的基本角度, 不同的叙事视角决定了作品不同的艺术结构, 赋予作品不同的艺术特色。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把叙述视角三分为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他的“三分法”其实是对三种模式的划分:零聚焦相当于全知全能叙述者,这个叙述者知道的比任何一个人物都多得多;内聚焦的叙述者仅说出某一或某几个人物知道的信息;外聚焦叙述者所知道的比人物的少,相当于摄像方式的外视角。随着经验的积累和理论上的探索,王安忆讲的故事也发生了变化,前后讲故事的方式尤其是叙述者的视角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一、主观全知者叙述
王安忆整个前期的小说创作往往源于内心冲动,呈现出重心理分析、重表现人物内在经验的特征,因此个人化心灵的倾诉构成她创作第一阶段的故事主题,这一阶段的小说往往倚重自己的感觉和经历,没有将小说当作真正的创造物,重视的是小说的内容,而形式方面的问题就很少或几乎不考虑,小说因缺少形式上的修饰呈现出朴素、单纯的特征,在叙述方式上遵循传统的讲故事的模式,小说的叙述主体(即叙述者)都是转置身于故事之外,以一种主观“全知全能”的叙述方式进行叙述,且讲故事的视角多以女性视角为主。
王安忆在1980年前后创作的主要作品都收在短篇小说集《雨,沙沙沙》中,这一时期的叙述者往往以一种“全知全能”的女性的视角来展示知青少女雯雯(有时也叫桑桑、方方)的情绪世界,是处于动乱多变的复杂环境中纯情少女的缠绵而又激荡的心灵写照,明显带有作者自传式的叙述,因此尽管这些作品带有一个文坛新手难免的稚嫩,但表达出了女性青年对真挚爱情和温馨生活的深情呼唤,是一代纯真而又迷惘的青年少女的共同心声。“雯雯”系列的主要特征是用直觉经验来真实地再现生活和自己的感受,作家称自己最初的写作是“因为有话要说”,[2]本着内心情感抒发的冲动来借小说说话。短篇小说集中出现的“雯雯”“桑桑”“方方”等女孩身上明显有少女王安忆的影子:她们都有过在农村插队的经历,涉世未深,性格文静、好思、敏感、善良,有着美好的情思和愿望,也有种种烦恼和问题。短篇小说集《雨,沙沙沙》中的《一个少女的烦恼》、《雨,沙沙沙》、《命运》、《广阔天地的一角》、《当长笛SOLO的时候》、《小院琐记》、《幻影》等诸篇小说大多都创作于1980年,作者在这些小说中不侧重于讲曲折的故事,也不着意刻画人物形象,而是用清新单纯的少女的眼光观照现实人生,将初涉人生的少女那美好的情思,动人的情感,以及面对现实困惑、茫然等诸种复杂情绪表达出来,由于王安忆的关注点指向人物内心,她的创作带有心灵独语的特征,她把自己融解在故事之中,带有青春自传式的主观倾诉,因此“雯雯系列”为代表的作品中,叙述人一般不直接露面,既不在作品中充当角色,也不以其它方式出现,是一种“潜在叙述者”,这个“潜在叙述者”不是现身的实际人物,而是与隐含作者合一的一种叙述意识,因此,“雯雯”们不仅是作品中的主人公,同时也是作家自我情志的寄托,雯雯在生活中的位置,大致也就是作家王安忆对生活的观察点,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王安忆艺术地把握生活的方式。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