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哲学论文中国哲学论文

孔子仁学思想与现代都市人群

  • 简介:(页数:5字数:6866)摘要:作为中国近两千年的文化传统思想,孔子的思想、言论、及行为方式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他的思想也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民族心理特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新思想、新潮流、新观念似乎让人们忘记了孔子及其思想。在传统文化缺失的今天...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页数:5字数:6866)摘要:作为中国近两千年的文化传统思想,孔子的思想、言论、及行为方式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他的思想也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民族心理特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新思想、新潮流、新观念似乎让人们忘记了孔子及其思想。在传统文化缺失的今天,在人们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孔子及其思想又一次被世人所瞩目,其中关于关于仁的思想对现代人尤其有着积极的启示。
关键词:孔子 仁 都市人群 启示

目录:

一、仁学体系内涵及其现代意义
二、仁学思想关照下的都市人群
三、孔子仁学思想对现代都市人群的启示

孔子的仁学话语,多见于《论语》,部分见于《礼记》之《表记》、《中庸》、《仲尼燕居》,以及《孔子家语》等,仅《论语》就有很多。据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统计,在《论语》中,提及“仁”的地方共109次。孔子及其学生如此重视仁,既说明仁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仁在孔子学说中的地位之高。蒙培元曾经讲过“仁本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但又是当前争论较多的问题。”(1)关于仁的理解众说纷纭,理解也都各有特色。那么什么是仁呢?
冯友兰先生认为,仁的基础就是人的“真情实感”(2),即是心理情感,他的这种说法,说明了仁是人的内在道德自觉的表现,所强调的是人的内心修养。冯友兰先生认为仁应该是人的自觉行为,是人的道德对自身行为规范所表现出的一种内在的道德修养。坚持这种观念的还有李泽厚先生,他明确指出,仁是“心理情感”,更是“心理本体”。(3)
相反的,有些论者认为,仁是社会伦理,或是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原则。他们所坚持的仁是一种外在的约束,这种仁是人与人相互作用而形成,也就是说他们的仁是人与人作用而形成的道德,而非自身所拥有的道德心理素质。在18-19世纪,韩国著名学者丁若镛就提出,仁是“人伦之德”而不是“心之德”,完成于后天的“人为”即“恕道”而非先天具有。其特别之处还在于,他认为仁以性为依据,而性来自天即上帝,但上帝赋予人以“自主性”,仁就是人的“自主性”的产物。(4)
这是关于仁的两种不同理解,其分歧在于仁是表现在内还是表现在外。究竟如何理解“仁”呢?我认为“仁”是“心理情感”的说法是有道理的,但是不能够把“仁”当作是“心理本体”(这种说法是过于绝对的)。孔子仁学是对社会人生的关照,是一种积极入世的学问,这既要求人们有着高尚的道德修养,也要求将这种修养在社会实践中发挥出来。所以仁是心理情感及其外在的表现。
孔子说的“仁”由于是根据弟子的问题而具体回答的,所以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而得出的不同的描述,这也造成了孔子仁学的内容与内涵众多。
一、仁学体系内涵及其现代意义
孔子的学生颜渊曾经问他怎样才能够达到“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5)意思是说,通过自己约束自己的欲望以达到礼的要求就是仁。颜渊又问求仁的具体途径,孔子回答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5)。以上的对话表明,在孔子看来,仁是离不开礼的,礼是求仁的行为标准和必由之路。孔子讲“克己”即孔子看到了人欲的存在,意识到外在的诱惑对仁的影响,故而要求必须对人欲进行克制,从而使一切符合礼。按照现代社会的说法,就是要符合社会行为规范与国家法律。孔子认为具备仁的人就是君子。而孔子心中的君子是修己的典范。子路问有关君子的问题,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6)由此可见孔子对修己的重视。“修己”就是修养自己,即是按照礼的规范来约束自己。孔子认为只有人人都做到修己节欲,整个社会才安居乐业。这与当前国家提出“八荣八耻”与和谐社会的思想是一致的,八荣八耻就是修己,而和谐社会就是最终目的。可见,在任何时期思想教育中人欲都要受到约束。孔子仁学在人们的生活中同样对人欲有节制的作用,而这种节制作用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