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哲学论文中国哲学论文

在现代科技革命背景下对经典社会发展动力论的再思考

  • 简介:(页数:18字数:19240)摘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源泉,决定着各种社会形态下人类改变自然世界的手段和能力,在经典社会发展动力论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传统意义上讲,科学是理论提炼,技术则是实践创新的积累,二者是截然分开的。现代科技革命的主要特征是...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页数:18字数:19240)摘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源泉,决定着各种社会形态下人类改变自然世界的手段和能力,在经典社会发展动力论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传统意义上讲,科学是理论提炼,技术则是实践创新的积累,二者是截然分开的。现代科技革命的主要特征是科学和技术的融合促进,解放的是人们的智力而不仅仅是体力。现代科技革命导致了生产方式和工具的突飞猛进,加剧了当代社会的结构重组和形态变迁。对于理解这样一个被科技前所未有塑造过的人类社会,马克思一百多年前阐释的社会发展动力论,既是经典的理论启示,同时也有相应的局限性。本文主张在现代科技革命背景下,重新思考经典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其目的在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关键词: 唯物史观; 社会发展动力论; 现代科技革命

前言 5
1经典社会发展动力论阐释 6
1.1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总结:社会辩证法 6
1.2 经典社会发展动力论的主要内容 6
1.2.1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后动力” 7
1.2.2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7
1.3 科学在经典社会发展动力论中的地位 8
2 现代科技革命的兴起及特征 8
2.1 现代科技革命兴起的背景 8
2.1.1 现代科技革命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 9
2.1.2 现代科技革命和生产、试验分不开 9
2.1.3 现代科技革命兴起的社会条件 9
2.2 现代科技革命的典型特征 10
2.2.1 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结合在—起 10
2.2.2 科学与生产的一体化 10
2.2.3 现代科技革命实质上是智能革命 11
3 现代科技革命对经典社会动力论的挑战 11
3.1 现代科技革命对经典社会动力论的深化和发展 11
3.1.1 社会基本矛盾———根本动力论的深化与丰富 11
3.1.2 生产力———最终决定论的新思维 12
3.1.3 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的时代内涵 13
3.1.4 阶级斗争———直接动力论的历史方位 13
3.1.5 科学———历史杠杆论的现代价值 14
3.2 现代科技革命对经典社会动力论的挑战 14
3.2.1如何看待“知识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 14
3.2.2如何看待党的阶级基础的问题 15
参考文献: 16
后记: 17
从人与自然关系看社会发展规律 17

前言
这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技术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形态和工作方式:互联网把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群连接到了一起,信息技术正在如浪潮般冲击着旧有的工业基础和结构;便利的交通和通讯手段消除了地理空间的隔阻,极大拓展了人类活动的能力;新的能源和新的产品正在日益涌现,我们在经历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物质丰裕的时代;在现代科技革命的催发下,经济组织和商业模式已经很难加以统一的界定,我们的职业也越来越多种多样,社会的层次既在异质性上进行碎化,也在社会等级上也愈加趋向集中,从而导致中产阶级成为时代的中流砥柱。
如何来理解这样一个被科技显著塑造的时代,如何来理解这个时代的发展动力和方向,成为本篇文章将要探讨的问题。100多年前,马克思基于对人类整个发展历程的考察,提出了社会发展动力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是在三大矛盾的推动下所呈现的螺旋上升的轨迹,这三大矛盾分别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以及阶级斗争。在人类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历史阶段里,科技总是扮演着最为根本的作用,因为科学和技术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是界定各种社会发展形态最为清晰的指标。然而,马克思所观察的人类在科学技术取得的成果,是基于100多年以前的历史事实。传统的科技发展更多是对人们经验摸索的总结,科学是对生产过程中偶然尝试的技术创新所做的的理论提炼。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新兴于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之下,具有传统科技革命所没有的典型特征。例如,现代科技革命是以信息化为重要标志的,因此,和以往的科技革命创造替代人类体力的劳动工具不同,现代科技革命改造的是人们的智力,是一场智力型的革命。这种革命就必然带来一个影响深远的问题,即知识和资本一样,成为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资源,资本家作为新的群体出现在当代人们的经济生活中。经典社会发展动力论中,资本阶级和无产阶级是两个彼此对立的阶级,资本主义“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按照马克思的预言,资本主义总有一天将会葬送在无产阶级运动的汹涌大潮里。但是,掌握现代生产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阶层的出现,使得社会发展的矛盾对立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典型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立的局面已经越来越模糊,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咨询师、自由工作者、经理人以及小企业主们,他们显然不符合我们传统理解上的无产阶级形象,当然也不可能是资产阶级。如何来界定它们的身份,并从而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动力找到理论根据,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学术课题。

1经典社会发展动力论阐释
1.1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总结:社会辩证法
社会辩证法是关于人类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一生对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形成了新的社会辩证法的萌芽,根据西欧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素材创立了社会辩证法。其基本观点认为,人们所从事的直接物质生产活动是考察一切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的出发点,人类社会是从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物志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由各种生产方式产生的交往形式,是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真正基础;社会发展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矛盾运动的结果;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变迁推动着社会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一发展是借助于人们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得以实现的;人们在改造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发展趋势,随着大工业的发展显得尤为突出,甚至可以说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汪爱群,2003)。对此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了经典性的论述:“人类在自己的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志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物志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时代就到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就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 社会辩证法为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分析奠定了深厚的科学基础,为其对社会发展理论的具体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我们认识社会发展理论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