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工学论文工学类(报告)

[电力传输] 长距离无中继传输实现方法及其应用前景

  • 简介:一、长距离无中继传输的意义 1. 超长跨距的含义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标准,跨距一般分为:局内(I)为20k m;短距(S)为40 km;长距(L)为80 km;甚长(V)为120 km;超长(U)为160 km。 2. 使用长距离无中继传输的原因 长距离无中继传输...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一、长距离无中继传输的意义
1. 超长跨距的含义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标准,跨距一般分为:局内(I)为20k m;短距(S)为40 km;长距(L)为80 km;甚长(V)为120 km;超长(U)为160 km。
2. 使用长距离无中继传输的原因
长距离无中继传输在我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都急需能源支持,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建设更是急需电力,但是这些地区往往有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特点,如果大量的使用中继站,维护成本是无法想象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在这些地区使用长距离无中继传输是最为经济可行的电力系统通信的手段。
超长跨距系统具有端到端的直达通路、无任何中继设备和建设、运营维护成本低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长距离无中继传输在偏远地区,交通不甚发达的地区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二、长距离无中继传输的主要技术及应用实例
目前实现大跨距无中继传输的主要方法就是使用光缆传输,但是光传输系统有两个主要的限制因素,即功率和色散。光放大技术可以解决系统的功率限制问题,色散补偿可以解决系统的色散限制问题,但光放大和色散补偿带来的噪声、码间干扰、非线性效应等因素限制了光传输系统容量的扩大和传输距离的进一步延长。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了当务之急,其实也就是找寻一个最佳的折中方案,使得在功率和色散问题解决的前提下如何使干扰最小化。因此长距离无中继传输的主要技术就分为光放大技术、色散管理技术和光信号的调制编码技术。
1.主要技术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