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哲学论文中国哲学论文

对虚拟空间的本质与特征的思考

  • 简介: 原文 关于“虚拟”的本质问题,理论界已经做了很多探讨,在这里,我比较赞同中国人大的陈志良在《光明日报》(2000-01-18)上发表的《虚拟:哲学必须面对的课题》一文中所提出的观点:“虚拟原本就是要构建现实中不存在的,构建对于现实性来说...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原文

关于“虚拟”的本质问题,理论界已经做了很多探讨,在这里,我比较赞同中国人大的陈志良在《光明日报》(2000-01-18)上发表的《虚拟:哲学必须面对的课题》一文中所提出的观点:“虚拟原本就是要构建现实中不存在的,构建对于现实性来说的不可能,否则虚拟的存在就没有独立性。”在我认为,这里的“虚拟”还应加以限定,即只是对物质范畴的虚拟,而不包括对意识的虚拟。因为“虚拟”与“意识”的不同在于,两者所借助的手段不同:“意识”是借助于人脑对现实的映象而产生的一种相对“虚”的东西(不论正确与否),不可能再借助脑进行“虚化”,也不必要再进行“虚化”;而“虚拟”除了脑机能的运用外,还必须有外界物质实体(计算机网络模拟的硬件和技术)的参与才可进行。“虚拟空间”就是在这些“虚化”手段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我将“虚拟空间”的本质归结为:通过人脑的思维,并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手段(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将现实的不可能性表达出来,并能够为人们所实践的一种特殊的异于现实的存在方式(手段)。
“虚拟空间”与真实世界中的实在的联系是间接的,所以它并不一定要模拟实际的对象,它可以是对现实背离的虚拟,对现实的不可能的虚拟,可以不受客观因果性和规律性的制约,达到某种程度的随意性,使得虚拟实在中的具体内容不一定都有直接的经验对应物或可在现实中观察到的对应项。在《虚拟:哲学必须面对的课题》一文中,作者依据这种观点归结出三种不同形式的“虚拟”:1、对实际存在事物的虚拟,即对象性的虚拟或现实性的虚拟;2、对现实超越性的虚拟,即对可能性或可能性空间的虚拟;3、对现实背离的虚拟,一种对现实而言是悖论的或荒诞的虚拟,即对现实的不可能的虚拟。但不论如何分类,“虚拟空间”在如今最普遍的存在方式就是计算机网络。


  目录

一 “虚拟空间”的实质
二 “虚拟空间”的特征
三 “虚拟空间”所引发的哲学问题


  参考资料

《虚拟:哲学必须面对的课题》 陈志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光明日报(2000-01-18)
《从现实性哲学到虚拟性哲学棗哲学思维方式的时代转换》 陈志良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2) 9 11)
《虚拟实在的本体论问题》肖峰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虚拟实在与实在的凸显》 朱志方 武汉大学哲学系
《论网络空间的社会特性》 黄少华 兰州大学社会系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