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哲学论文中国哲学论文

当代中国语境中的后现代后殖民文化问题

  • 简介: 原文 后现代后殖民主义在中国已不再是承认不承认的问题,而是怎样正视和进行研究的问题。现在学界似乎有两种不可取的态度,一是一哄而上“拥抱”后主义,二是不分青红皂白加以“棒杀”。这两种态度或少了些学术的理性,或少了些宽容的精神。如...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原文

后现代后殖民主义在中国已不再是承认不承认的问题,而是怎样正视和进行研究的问题。现在学界似乎有两种不可取的态度,一是一哄而上“拥抱”后主义,二是不分青红皂白加以“棒杀”。这两种态度或少了些学术的理性,或少了些宽容的精神。如何真正进入学术研究的界面,发现并解决当代最为急迫的问题,当是学者进入这一问题时必得把握的基本前提。
在我看来,后现代主义与后殖民主义在世纪末中国文化“场”的文化过滤和思想互动,必然发生一系列的文化折射和问题变形。那种将诸种“主义”的术语到处乱用套用的作法是一种非学术的态度,因为其特点是坠入了“主义的陷阱”,只注意到“主义”这一术语的范畴和阐释角度,而未能注意到中国的特殊情况和语境,没有对这种阐释的前提及其有效性和合法性加以质疑。在这个意义上,对西方当代历时态的多种“主义”共时态地照单全收或动辄全盘排斥,都不可能获得知识的增长和价值的正当体认。
一 后现代后殖民主义在中国的播撒
当代中国知识界、学术界和艺术界确实出现了一种“后现象”,即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结构主义(甚至有人提出后当代、后革命、后东方主义)等一系列新思潮的涌动,而影响最大的当是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进入中国语境后问题不是变简单了,而是变得更为复杂。这倒不是因为中国属于前现代或在时间断裂中走向现代,而是传统、现代、后现代、东方和西方、后殖民话语一下子搁上工作平台,使得问题的当代处理变得相当棘手。这一状况促使我们必得弄清后现代的范畴及其基本精神,因为其与当代中国形象的塑形和基本问题的解答,有着非此不可的关系。


  目录

一 后现代后殖民主义在中国的播撒
二 “后学”与当代中国思想的互动与平面滑行
三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问题


  参考资料

[1] 董鼎山《所谓“后现代派”小说》,载北京《读书》,1980年第12期。
[2] 袁可嘉《关于“后现代主义”思潮》,载北京《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第11期。
[3] 刘峰《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想》,载上海《文汇报》,1986年6月。
[4] 唐小兵《后现代主义:商品化和文化扩张》,载北京《读书》,1986年第3期。
[5] 杭法基《后现代主义和中国绘画》,载北京《美术》,1986年第8期。
[6] 王天锡《一定要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做出抉择么?》,载北京《文艺研究》,1986年第3期。
[7] 史建《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思考》,载北京《文艺研究》,1988年第5期。
[8] 杰姆逊著《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9] 詹克斯著《后现代建筑语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版。
[10] 戈德伯格著《后现代时期的建筑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版。
[11] 九十年代出版了大量关于后现代后殖民主义方面的译著。主要有:佛克马、伯顿斯编《走向后现代主义》(1991年版),王岳川、尚水编《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1992年版),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编《后现代主义》(1993年版),柳鸣九主编《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1994年版),哈桑著《后现代的转折》(1994年版),琳达·哈琴著《加拿大后现代主义》(1995年版),大卫·格里芬编《后现代科学》(1995年版),N.霍兰德著《后现代精神分析》(1997年版),利奥塔德著《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1997年版),利奥塔德著《后现代状况》(1998年版),德里达著《文学行动》(1998年版),保罗·德曼著《解构之图》(1998年版),杰姆逊著《快感:文化与政治》(1998年版),吉登斯著《现代性自我认同》(1998年版),马克·第亚尼著《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1998年版),艾勒克·博埃默著《殖民与后殖民文学》(1998年版),卡勒著《论解构》(1998年版),波林·罗斯诺著《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1998年版),彼得·克斯洛夫斯基著《后现代文化》(1999年版),张京媛主编《后殖民理论与文化批评》(1999年版),汤林森著《文化帝国主义》(1999年版),米勒著《重申解构主义》(1999年版),萨义德著《东方学》(1999年版),D.凯尔纳,S.贝斯特著《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1999年版) 罗钢、刘象愚编《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1999年版)等。“后学”方面的编著中较有学术分量的有:乐黛云主编《欲望与幻象:东方与西方》(1991年版),乐黛云、张铁夫主编《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文学》(1994年版),王善钧主编《由“结构”走向“解构”》(1994年版),杨豪中编著《后现代主义建筑与文化》(1994年版),王燕来编著《后现代主义设计大师》(1997年版),孔新苗编著《西方后现代绘画》(1997年版)等。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