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医学论文

硕士论文 耐冬山茶抗寒性机理研究

  • 简介:硕士论文-耐冬山茶抗寒性机理研究,共68页,39565字,摘要,分布于青岛地区的耐冬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是我国山茶科植物的最北缘,分布种,其树姿优美,叶色四季常青,花迎冬开放而耐久,是北方地区少有的常绿阔,叶花木,具有极高
    类型:word    页数:68    字数:39565   
    资料包括:论文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文件大小:1.84MB
适用专业: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适用年级:大学
论文编号:198175

论文简介:
硕士论文-耐冬山茶抗寒性机理研究,共68页,39565字
摘要
分布于青岛地区的耐冬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是我国山茶科植物的最北缘
分布种,其树姿优美,叶色四季常青,花迎冬开放而耐久,是北方地区少有的常绿阔
叶花木,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耐冬山茶虽然可抗一定的低温,但不够耐寒,寒冷气
候仍是耐冬山茶向北推广的制约因素。鉴于此,本文对耐冬山茶的抗寒性进行了生理
生化方面的研究,为耐冬山茶抗寒力的早期鉴定、引种驯化、抗寒新品种选育、提高
抗寒的栽培技术以及园林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积累基础资料。主要研究结果如
下:
1. 叶片的电解质外渗率(REC)的变化是耐冬山茶低温胁迫后较为稳定的生理
指标。通过设置不同低温和处理时间,均证明耐冬山茶在低温胁迫下其叶片的原生质
膜受到损伤和破坏,膜透性增大,电解质的外渗量激增。以 50%电解质外渗率(REC)
确定半致死温度(LT50),得出耐冬山茶各品种的半致死温度介于-12.2℃~-17.6℃之
间,其中,抗寒力最强的为‘粉佳人’,半致死温度为-17.6℃,结果重复性良好,这
可作为耐冬山茶抗寒能力的重要指标。另外发现,原分布于南方的品种抗寒性弱,原
分布于青岛本地的品种抗寒性较强,单瓣花品种的抗寒性比重瓣花品种的抗寒性强,
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
2. 对耐冬山茶越冬过程中叶片水分代谢的研究表明,各品种叶片的鲜重含水量、
干重含水量和自由水含量因抗寒性不同而有差异,抗寒性强的品种含水量低,抗寒性
弱的品种含水量高,三个指标与越冬期间各月平均气温呈高度正相关。束缚水含量与
越冬期间各月平均气温没有明显相关性,但束缚水和自由水的比值与其呈高度负相
关。越冬期间各品种叶片不同含水量指标的平均值与半致死温度的相关性差异较大,
其中束缚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与半致死温度的相关性最高,因此可用束缚水与自由水的
比值作为鉴定耐冬山茶抗寒力大小的指标。其它可作为抗寒性的相关指标。
3. 对耐冬山茶越冬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的研究发现,抗寒性强的品种,
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高,抗寒性弱的品种,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低。因品种不同可溶性蛋
白含量与越冬期间各月平均气温呈中度负相关到高度负相关不等,各品种的变化幅度
比较平缓。越冬期间各品种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半致死温度呈高度负相关。
4. 对越冬期间耐冬山茶各品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
耐冬山茶各品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差异性明显,抗寒性强的品种,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高,且变化较平缓;抗寒性弱的品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低,且
变化较为剧烈。可见,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高,且波动小是耐冬山茶抗寒性强的
表现。另外发现,耐冬山茶各品种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越冬期间平均气温
和半致死温度都呈高度负相关关系。
5. 对越冬期间耐冬山茶各品种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耐冬山茶各品种
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性明显,抗寒性强的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偏高,抗寒性弱的品种可溶
性糖含量偏低。耐冬山茶各品种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与秋冬季各月平均气温变化和半致
死温度均呈高度负相关,与各品种的抗寒力有较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耐冬山茶;越冬过程;抗寒性;生理生化变化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 …………………iii
1 绪论
…………………1
1.1 耐冬山茶的生物学特性…………………1
1.1.1 山茶概述 ………1
1.1.2 耐冬山茶生物学特征 ………………2
1.2 山茶属植物抗寒性的研究现状…………3
1.2.1 植物叶片的形态、解剖结构与抗寒性的关系 …………4
1.2.1.1 叶片形态与抗寒性 ……………4
1.2.1.1 叶片解剖结构与抗寒性 ………4
1.2.2 细胞膜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5
1.2.2.1 细胞膜透性与抗寒性 …………5
1.2.2.2 细胞膜组分变化与抗寒性 ……6
1.2.3 生理代谢与抗寒性的关系 …………7
1.2.3.1 光合能力、呼吸强度与抗寒性…7
1.2.3.2 酶活性与抗寒性 ………………8
1.2.4 生理生化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 ……9
1.2.4.1 水分、可溶性糖与抗寒性………9
1.2.4.2 蛋白质与抗寒性………………10
1.2.4.3 脯氨酸与抗寒性………………10
1.2.5 其它方面与抗寒性的关系…………10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1.3.1 青岛的自然条件12
1.3.2 耐冬山茶抗寒性研究的意义………12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14
2.1 耐冬山茶各品种抗寒力的测定(电导法)…………………14
2.1.1 试验材料………14
2.1.2 试验方法………15
2.2 耐冬山茶各品种叶片水分代谢的动态变化 ………………15
2.2.1 试验材料………15
2.2.2 试验方法………16
2.2.2.1 耐冬山茶叶片中总含水量的测定 …………………16
2.2.2.2 耐冬山茶叶片中自由水含量和束缚水含量的测定 16
2.3 耐冬山茶各品种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 ……………16
2.3.1 试验材料………17
2.3.2 试验方法………17
2.3.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17
2.3.2.2 样品的测定17
2.4 耐冬山茶各品种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18
2.4.1 试验材料………18
2.4.2 试验方法………18
2.5 耐冬山茶各品种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19
2.5.1 试验材料………19
2.5.2 试验方法………19
3 结果与分析 …………20
3.1 不同低温胁迫下耐冬山茶电导率的变化 …………………20
3.1.1 不同低温胁迫下耐冬山茶电解质渗出率的动态变化…20
3.1.2 不同低温胁迫下耐冬山茶半致死温度的分析…………21
3.2 越冬过程中耐冬山茶含水量的动态变化 …………………22
3.2.1 鲜重含水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与气温变化的相关性分析…………………22
3.2.2 干重含水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与气温变化的相关性分析…………………25
3.2.3 自由水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与气温变化的相关性分析…………………27
3.2.4 束缚水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与气温变化的相关性分析…………………29
3.2.5 束缚水和自由水的比值与气温变化的相关性分析……31
3.2.6 越冬期间叶片各种含水量指标的平均值与半致死温度的相关性分析……32
3.3 越冬过程中耐冬山茶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33
3.3.1 越冬期间耐冬山茶各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33
3.3.2 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越冬期间气温变化的相关性分析…34
3.3.3 各品种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半致死温度的相关性分析…………………35
3.4 越冬过程中耐冬山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 …36
3.4.1 越冬期间耐冬山茶各品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动态变化…………36
3.4.2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越冬期间气温变化的相关性分析……………37
3.4.3 各品种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半致死温度的相关性分析………39
3.5 越冬过程中耐冬山茶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40
3.5.1 越冬期间耐冬山茶各品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40
3.5.2 可溶性糖含量与越冬期间气温变化的相关性分析……41
3.5.3 各品种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与半致死温度的相关性分析42
4 讨论43
4.1 关于用电导率法确定耐冬山茶的半致死温度 ……………43
4.2 耐冬山茶叶片含水量与抗寒性的关系 44
4.3 耐冬山茶叶片蛋白质含量与抗寒性的关系 ………………45
4.4 耐冬山茶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抗寒性的关系 …………45
4.5 耐冬山茶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与抗寒性的关系 ……………46
5 结论48
参考文献 …………………50
致谢…57


论文文件预览:
共1文件夹,1个文件,文件总大小:1.84MB,压缩后大小:554.76KB

  • 硕士论文-耐冬山茶抗寒性机理研究
  • doc硕士论文-耐冬山茶抗寒性机理研究.doc  [1.84MB]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