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医学论文

硕士论文 水杨酸在花生网斑病抗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简介:硕士论文-水杨酸在花生网斑病抗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共84页,69824字,摘要,花生网斑病(Phoma arachidicola Marasas Pauer & Boerema)是危害花生生产的,严重病害。本论文于 2003~2006 年对莱阳地区花生网斑病进行了调查研...
    类型:word    页数:84    字数:69824   
    资料包括:论文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文件大小:1.91MB
适用专业:植物病理学
适用年级:大学
论文编号:197931

论文简介:
硕士论文-水杨酸在花生网斑病抗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共84页,69824字
摘要
花生网斑病(Phoma arachidicola Marasas Pauer & Boerema)是危害花生生产的
严重病害。本论文于 2003~2006 年对莱阳地区花生网斑病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
花生品种间存在抗病性差异,花育 17 和花育 19 抗病,而白沙 1016 和花育 21 感病。花
生网斑病抗病性生理生化机制主要是寄主防御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
(PPO)、过氧化物酶(POD)等活性增加。通过 SA 等外源诱抗剂诱导,可以提高花生对
网斑病的抗病性。测定诱导处理前后花生体内生理生化反应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诱导
抗性和寄主防御酶活性提高密切相关,PAL、PPO、POD 等酶活性的变化是诱导抗病性的
生理生化基础。诱导寄主 SAR 是通过提高与抗病有关的 PAL、POD、PPO 等酶活性实现的。
通过研究花生植株 PAL、PPO 和 POD 活性变化与抗网斑病的关系发现:花生植株接
种网斑病菌后,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 PAL、PPO 和 POD 酶活性变化趋势不同。抗病品种
接种后 24~48h PAL、PPO 和 POD 被诱导激活,酶活性达到峰值,而感病品种反应缓慢,
需要 48h~72h 酶活性才能达到高峰。
用水杨酸(SA)、草酸、MgSO4、K2HPO4 和花生网斑病菌培养滤液作为诱抗剂,研究
花生对网斑病诱导抗病作用,同时测定挑战接种前后花生体内 PAL、PPO 和 POD 酶活性
的变化。试验表明:上述五种诱抗剂均有不同程度的诱导抗病作用,其中以 SA 的诱抗
效果最为明显,显著提高了花生对网斑病的抗病性,草酸和磷酸盐也具有明显的诱抗效
果和对各酶的激活效应,MgSO4 的诱抗效果最弱。病菌滤液作为生物型诱抗剂在对花生
网斑病诱导抗性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作用效果。
在本试验中,花生叶片 leaf1~leaf4 的相对位置是:leaf1 和 leaf2 是对生的,leaf3
和 leaf4 是对生的,leaf1 和 leaf3、leaf2 和 leaf4 分别位于茎的同一侧。用花生网斑
病菌滤液诱导处理花生叶片 leaf1 后,SA 不仅在 leaf1 及 leaf3 中积累,在 leaf4 中也
有积累,但 leaf2 中未发现 SA 的积累。诱导处理 leaf1 后 48h 进行挑战接种,SA 的积
累几乎与系统获得抗性(SAR)表现形式相一致。SAR 不仅在与 leaf1 同侧上方的 leaf3
中表现,同时在 leaf1 侧上方的 leaf4 中也得到体现。然而,leaf1 对侧的 leaf2 中,
SAR 和 SA 表现都不明显,显示了 SA 的时空变化与 SAR 关系以及 SA 在 SAR 中的作用特点。
同时发现,叶片中 SA 含量高,挑战接种后,叶片病斑数量少、病斑直径小,表明植物
体内游离 SA 在网斑病菌抗病性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花生网斑病,水杨酸,系统获得抗性,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抗性机制
目 录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2
缩略词表4
引言············1
1 花生网斑病研究现状········1
1.1 花生网斑病症状········1
1.2 花生网斑病病原·····1
1.3 花生网斑病侵染循环 ········ 1
2 植物诱导抗病性研究进展··········2
2.1 植物诱导抗病性的生物学特点···········4
2.2 植物诱导抗病性机理·········5
2.3 植物诱导抗病性的诱导因子·············10
3 水杨酸在植物诱导抗病性中的作用·····11
3.1 水杨酸是植物抗病性的重要信号分子·············12
3.2 水杨酸的生物合成及代谢··13
3.3 水杨酸的活性机制14
3.4 外源水杨酸能够诱导植物获得抗病性···········15
4 植物诱导抗病性研究的前景展望·······16
研究内容············18
1 花生网斑病抗性的生理生化基础研究 ····18
1.1 材料和方法··18
1.1.1 供试品种和菌株······18
1.1.2 供试植株培育及接种处理··18
1.1.3 发病情况调查·········18
1.1.4 寄主抗病相关酶的提取及活性测定19
1.2 结果与分析21
1.3 结论与讨论···24
2 花生网斑病诱导抗性及其作用机制 ·········25
2.1 材料和方法····25
2.1.1 供试品种和菌株····25
2.1.2 孢子悬浮液制备···25
2.1.3 供试诱抗剂···········25
2.1.4 试验处理26
2.1.5 取样及病情调查····26
2.1.6 寄主抗病相关酶的提取及活性测定26
2.2 结果和分析···27
2.3 结论与讨论····33
3 花生内源水杨酸间接竞争 ELISA 测定方法的建立 ···········35
3.1 材料与方法········35
3.1.1 试验材料、试剂及配制·········35
3.1.2 试验仪器···36
3.1.3 试验方法···36
3.1.3.1 免疫原的合成·····36
3.1.3.2 包被物的合成······37
3.1.3.3 抗体的制备·········37
3.1.3.4 抗体的分离与纯化···········39
3.1.3.5 抗血清效价的测定···········40
3.1.3.6 间接竞争 ELISA 工作条件筛选······41
3.1.3.7 水杨酸添加回收率··········44
3.1.3.8 精确度···44
3.2 结果与分析·45
3.2.1 抗体的提纯············45
3.2.2 抗血清效价············45
3.2.3 酶标板反应均一性测定结果···········46
3.2.4 包被抗原与抗体工作浓度的筛选···46
3.2.5 抗原包被条件及封闭液的选择········46
3.2.6 竞争反应时间的确定·········47
3.2.7 pH 对水杨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的影响·············48
3.2.8 标准抑制曲线的建立········49
3.2.9 抗体的特异性······50
3.2.10 水杨酸添加回收率测定··50
3.2.11 方法检测精确度51
3.3 结论与讨论···53
4 花生内源水杨酸时空动态变化与抗病性 ·············55
4.1 材料和方法··55
4.1.1 供试花生品种········55
4.1.2 供试菌株···55
4.1.3 病原菌培养滤液·····55
4.1.4 接种处理和取样·····55
4.1.5 花生叶片组织中游离水杨酸的提取·······56
1.2 结果与分析····56
1.3 结论与讨论····60
参考文献······63
致谢··········70
导师组意见········71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72


论文文件预览:
共1文件夹,1个文件,文件总大小:1.91MB,压缩后大小:654.95KB

  • 硕士论文-水杨酸在花生网斑病抗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doc硕士论文-水杨酸在花生网斑病抗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oc  [1.91MB]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