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工学论文机械论文

毕业设计 隔离罩级进模设计

  • 简介:  毕业设计 隔离罩级进模设计(37页,13894字)
    类型:word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毕业设计 隔离罩级进模设计(37页,13894字)
   设计总说明
   本课题的设计内容是冲压件模具设计,可以采用单工序的级进模具或部分复合模具或多工位级进模对制件进行冲制加工。在收集查阅资料的前提下,依据制件的形状以及外形尺寸,考虑模具制造的成本、加工的难易程度及加工后制件的精度要求是否满足尺寸精度的要求、生产效率的高低等方面,对上述可行的设计方案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最终确定采用级进模进行制件的加工。
   一个冲压零件,如用简易模具冲制,一般来说,每项冲压工序,如冲裁(冲孔、冲切或落料)、弯曲、拉伸、成型等,就需要一套模具。对于一个比较复杂的零件来说,则需要几副模具才能完成。因此这种简易模具的生产效率,相对来说就比较低,对于大批大量生产的定型产品,用简易模具进行生产是及其不适用的。
   级进模是冷冲压模的一种。级进模又称跳步模,它是一副模具内,按所加工的零件,分为若干个等距离的工位,在每个工位上设置一定的冲压工序,完成冲压零件的某部分加工。被加工材料(一般为条料或带料)在控制送进步距离的前提下,经逐个工位冲制后,便得到一个完整的冲压零件(或半成品)。这样,一个比较复杂的冲压零件,用一副多工位级进模即可冲制完成。一般来说,无论冲压零件的形状多么的复杂,工序怎么多,均可用一副多工位级进模冲制完成。
   按照级进模的设计步骤,可将模具的设计过程分为以下几步来完成:
   1、对工件进行工艺性分析,确定工件的加工工序;
   2、根据制件的形状尺寸,设计步距、材料的利用率,设计合理的排样方案,最终确定实用性方案;
   3、根据排样图中所冲压的零件外形,确定凸凹模的形状;
   4、根据凸凹模的形状,确定凸凹的加工配置方法,确定凸凹模的尺寸;
   5、根据工位的数目,确定模具的周边长度,选择标准模架;
   5、选择模具的主要部件,如:导向部件、固定部件、连接部件、卸料装置等;
   6、绘制装配图以及零件图;
   在进行工艺设计的过程中,将零件的加工过程制定为7个工位,工位1两边工艺切口;工位2空位;工位3冲工艺长孔;工位4首次拉深;工位5二次拉深兼整形;工位6冲底部矩形孔;工位7落料。
   根据排样图的整体外形尺寸及其精度要求,选择合理的加工方法,确定凸模的整体外形尺寸、制造精度,考虑在模具中的安装位置,计算凸模的长度;由凹模的尺寸,选择与凸模的加工方法,计算凹模的型腔的尺寸,做成整体凹模。在上述成型部分的分析,将成形的部分别做出,便于加工制造。
   依据模具的结构组成,依次根据凸、凹模的形状,查阅模具标准,选择卸料板装置、垫板装置、凸模固定板装置等外形及合理的尺寸,符合各具体装置的具体要求,保证各部分的合理间隙值。从零件的各方面考虑,选用对角滑动模架,既能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由符合模架的选用原则。
   级进模的设计基础与冲压工艺,主要依赖于单工序模。但有的地方,由于级进模可以将复杂的形空分布冲压而成,不存在复合模的最小壁厚问题,所以在冲压工艺的可行性要求方面,使用多工位级进模比使用但工序模。反而更宽松一些。往往采用但工序模冲有困难,采用多工位级进模冲没有问题。因此,级进冲裁的工艺性,在参考普通冲裁件的工艺性基础上,可以放宽要求。
   一般情况下,平板状片形状,不论其内形复杂到什么程度,原则上采用纯级进冲裁都无问题。只是内形比较简单,不用分段冲或分段少,工位数少些;内形比较复杂,分段冲多,工位数多些。
   目 录
   设计总说明 Ⅰ
   DESIGN GENERAL INFORMATION Ⅲ
   目 录 Ⅵ
   第一章 引 言 1
   1.1 级进模的概述 1
   1.2 冲模的特点 2
   1.2.1 冲模的类型 2
   1.2.2 级进模的特点 2
   1.3 级进模的功能与发展 3
   1.3.1 级进模的功能 3
   1.3.2 级进模的发展状况 4
   第二章 设计要求 6
   2.1 设计题目 6
   2.2 设计要求 6
   第三章 零件方案的确定 7
   3.1零件的材料分析 7
   3.1.1 零件的材料分析 7
   3.1.2 零件的形状和尺寸 7
   3.1.3 零件的尺寸精度 7
   3.2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8
   3.2.1总体的设计方案及可行性的分析 8
   3.2.2 比较各方案确定可行性方案 8
   第四章 模具整体结构设计 9
   4.1模具类型的选择 9
   4.2 送料方式的选择 9
   4.3 定距方式的选择 9
   4.4 定位方式的选择 9
   4.5 卸料装置的选择 9
   4.6 导料装置的选择 9
   第五章 模具工艺的设计与计算 10
   5.1 排样方式的确定及其计算 10
   5.1.1 设计原则 10
   5.1.2 排样的确定 10
   5.1.3 侧刃的选择 11
   5.1.4 步距的确定 13
   5.1.5 排样的布置 13
   5.2 冲压力的计算 13
   5.3 压力机公称压力的确定及压力机的初选 16
   5.3.1 压力机公称压力的确定 16
   5.3.2 压力设备的确定 16
   5.4 压力中心的确定及相关计算 16
   5.5 凸凹模刃口尺寸及公差 18
   5.5.1 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原则 18
   5.5.2 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方法 18
   5.5.3 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21
   第六章 主要零部件的设计与计算 25
   6.1 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25
   6.2 计算各主要零件的尺寸 25
   6.2.1 凸模的结构设计 25
   6.2.2 凹模的结构设计 28
   6.2.3 模具外形尺寸的确定 29
   6.2.4 卸料板的结构设计 30
   6.2.5 导料板的结构设计 32
   6.2.6 凸模固定板的结构设计 32
   6.2.7 垫板的结构设计 32
   6.2.8 导柱、导套的结构设计 33
   第七章 模具标准化 34
   7.1 冷冲压模国家标准的使用 34
   结论 36
   参考文献 36
   致谢及声明 37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