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论文专题

在发展的教材观下重建历史人物教学意义初探

  • 简介:?1? ?2008? 1028? ? ? Ρ? ? 2007?527 Ρ? ?? (??,) ????2006?22415?ISSN?() ?ΡΡ?? (??) С???2006?82007?2?? ?3???2006?2 С?2008?7 (?? 2007??裬2007?7(,??,?,)驣кΡΡ???????????????Ρ????棬?????........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页数]:53     [字数]:45955

[摘要]
本选题企图用发展的教材观来克服历史学科教学中教科书不能满足学习要求的矛盾,将研究目标落实到历史人物教学,重新审视历史人物功过评价、两点论等认识历史人物的方法的适用性,寻求在不打破现有教学体系的情况下重建历史人物教学目标的途径,以更好地指导教学行为。本选题采取理论探讨与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历史人物教学的目标重建,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有关历史人物教学的突出问题加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历史人物教学的出发点和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设计,以使它能够更加符合历史教育终极目标的要求,成为联系学生兴趣和教学目标之间的纽带。
文章分为六个部分。前言部分主要是分析该课题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提出问题并阐明自己的研究意图;第一章主要阐述发展的教材观的含义,并通过对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以及教科书的分析,揭示目前历史人物教学偏离教育目标的现象及其在人格培养和情感教育上暴露出的问题以论证重建历史人物教学意义的必要性;第二章主要用调查分析的方法揭示目前历史人物教学领域里存在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兴趣脱离的现象以及教师在历史人物教学中存在的共同困惑;第三章在上述研究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历史人物教学的看法,阐明人物教学不能脱离历史教育的目标和特点,同时也应时刻注意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第四章主要用例证的方式对四套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历史人物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指出教科书在历史人物内容设置以及教学指导方向上的得与失,对内容安排和教学指导上不利于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的方面提出自己的改进设想。文章在最后的结束语中阐述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本研究的结论是:发展的教材观在历史人物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教师对历史人物教学目标的重新认识,对教科书在教学中地位的重新确定,不仅有利于我们开发课程资源,还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符合教育终极目标的要求,真正体现历史教育在解放人性塑造人格方面的作用。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从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的结果中分析人物教学领域长期以来存在误区的根源,并对历史课程关于人物教学的目的提出改进建议,是对长期教学研究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的一次总的归纳;(2)将历史人物教学目标的重建置于发展的教材观的指导下,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几个版本中的人物教学事例加以分析,品评其教学思想的得失,提出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及使用教科书的心得。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发展的教材观的内涵及历史人物教学意义重建之讨论及暴露的问题
第二章 专题调查及其分析
第三章 在发展的教材观下重建历史人物教学意义方法之我见
第四章 教科书中对历史人物教学设置的得失举例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原文]
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从1999年以来,教师和专家们对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存在的问题曾经进行过长达数年的讨论,这套教材包括两种主要版本,即1992年第一版及以后的几个修订本和2000年第一版及以后的几个修订本,参与这次讨论的教师普遍认为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教材编写中缺乏严谨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针对前一版本的较多)。讨论的发起人之一黄安年教授曾经对1999年7月-2001年6月间发表的相关文章进行过统计,不包括黄教授自己的文章还有共计128篇 ,直到2006年这样类似的争论还在继续 ,由于网络媒体传播的介入,针对最近这一次讨论已经很难统计出相关文章的数量了。这些争论从形式上看是在质疑教材的所谓“权威性”,但实际上为历史教师应该怎样使用教科书以及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教材观的提供了思考和研究的空间。
长期以来,在历史教学中教科书就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其内容是否准确,论述是否恰当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这也形成了教师们对教科书的依赖,因此,他们对教科书的失误甚至是错误几乎是无法容忍的。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科书的改革也呼之欲出。那么新编写的四套新的高中历史教科书 能够满足教师和学生学习的要求吗?据《光明日报》最近的一个报道 中引用南开大学一项社会调查指出,近七成的学生表示“课本知识老套”是导致他们学习兴趣下降的主要原因,而这项调查针对的正是2006年开始使用新课标教材的安徽和浙江两个省的部分学生(使用人教版和人民版)。与学生对历史课的态度比起来,这项调查显示社会大众对历史却有浓厚的兴趣(社会各阶层92.5%的人对历史表示“感兴趣”)。究其原因,不是学生对历史知识本身不感兴趣,而是历史教科书提供的历史知识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学生了解历史知识的途径相对封闭和单一,教科书是他们获取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钱穆.国史新论[M]. 三联书店, 2001
[2]钱穆.国史大纲[M].商务印书馆,1996,第三版
[3]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苏]В.А.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 唐其慈等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5][苏]В.А.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84,第二版
[6]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7]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赵亚夫.历史教育价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0]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1]于友西.历史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2] 吴非.不跪着教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3]邓京力.试论历史评价标准中现实性与历史性的矛盾[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2)
[14] 赵世瑜.历史应该这样写——<剑桥插图中国史>译后[J].中华读书[13]报,2001-10-17
[15] [美]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肖遥译.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
[16]韩华洁,肖玲玲编著.科学的故事[M] .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
[美]约翰?玛西,于惠平译.文学的故事[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17]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系列[M].北京出版社,2004
[18]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19]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中华书局,2006
[20]中国历史课程网http://hist.cersp.com/
[21]光明网,中华读书报http://www.gmw.cn/
[22]岳麓书社,http://www.ylss.cn/
[23] 黄安年.关于中学历史教材争议的部分资料目录[J].www.annian.net,2002-5-27/2002-8-16
[24] 陈建强.历史教育如何考虑公众口味[N].光明日报,2006-12-07(5)
[25] 赵亚夫.关于新世纪历史课程与教材的若干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3) : 6-10
[26] 赵亚夫.个性创造性:新世纪历史教育的核心(续六)[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3): 3-6
[27] 钱穆.中国史学之特点.中国史学史论文选集[C].台北:华世出版社,1976:1102
[28] 鲁迅.中国人失去自信了吗[M].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92
[30] 钱乘旦.历史是一门活的知识[J].http://www.cctvt.com,2005-12-08
[31] 宇文树平.让人物在历史的背景里鲜活起来——谈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J]http://hist.cersp.com/xspd/200607/3338.html,2006-7-21
[32] 李付堂.追寻英雄的灵光——历史人物教学散记[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07)
[33] 郭富斌.历史教学要“眼中有人”[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10): 11-13
[34] 徐立 .浅谈历史人物教学[J].历史教学问题, 1999(01):54+52
[35] 卢新建.[活动课]你如何评价拿破仑[J].http://www.chinaschool.org/jtjj/jxsj/2004-0109-lxj.htm,2004-01-09
[37] 许纪霖, 郑志峰. 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我的课堂——著名学者许纪霖教授访谈录[J]. 历史教学 , 2005,(05) 9-18
[38] 齐健. 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关于历史课堂生活重建问题的思考[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04,(10) 4-7
[39] 张汉林. 学生为什么要给希特勒翻案[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02,(05):3
[40] 王宏志. 历史教科书的改革及其趋向——从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历史教科书谈起[J]. 课程.教材.教法 , 1993,(10) :20-25+36
[41] 葛兆光.历史的意义—读两种历史教科书和入门书的随想[J]历史月刊2001(12):99-106
[42] 朱煜. 台湾高中新编历史教科书的基本特点与启示[J]. 历史教学 , 2002,(11) 47-51
[43] 杨景尧. 两岸初中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J]. 历史教学 , 2003,(06): 20-25
[44] 白寿彝.中国通史?导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325
[45] 周振鹤.单凭史实就能评价历史人物吗?[N].文汇读书周报,2006-12-08
[46] 胡戟.论历史评价的环境标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04):65-70
[47] 江山野. 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98
[48]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44
[49] 范琦.教育哲学 [M].北京:世界书局,1973:184
[50] 杨启亮.教材的功能:一种超越知识观的解释[J].课程?教材?教法,2002 (12) :14-17
[51] 钟启泉,崔允,张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87
[52] 张恰. 基于新课程的教材本质特性探析[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04) 153-156
[53] 曾天山.教材论[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52
[54]俞红珍.教材选用取向与不同的教材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6)
[55]秦晓华.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教材观[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5(03)
[56]杨小燕.教材观:教学关系建构的起点[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1)
[57]张廷凯.走向新的教材观[J].人民教育,2002(04)
[58] 张书林,杨理新.我们对未来高中历史教材的设想[J].历史教学,2002(11):44-46
[59]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13
[60] 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61] 徐彻.评价历史人物的五项原则[J].http://www.china1840-1949.com/article_view.asp?id=119,2005-7-24
[62] 朱汉国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M].人民出版社,2005
[63] 王宏志.再谈历史人物和历史教材[J].课程?教材?教法,1998(07):24-27
[64] 王宏志.历史人物与历史教材[J].课程?教材?教法 1997,11,p8-9 [65]
[66] 曹大为,赵世瑜.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岳麓书社,2004:2-7
[67] 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选修四教学指导意见(讨论稿)[J].http://www.newtr.com.cn/newtr/Article/tongshi/lishi/200610/1671_7.html,2006-10-31
[68]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育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③(必修)[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
[69] 属名“上海历史二期课改”.我课堂上的灰姑娘[J].
http://blog.cersp.com/userlog/6865/archives/2006/12955.shtml,2006-04-06
?70?王宏志.洪承畴传[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1
[71]胡文辉.古典今情中的施琅[N].南方周末,2006-4-20
[72]李裕民.宋代“积贫积弱”说商榷[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5-78
[73] 姚锦祥.不同版本高中历史实验教科书的结构体系与表述方法[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5)
[74] 连建平.从历史必修三看高中课标与教材的得失[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4)31-32
[75]朱汉国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M].人民出版社,2004
[76]曹大为,赵世瑜主编.历史必修III文化发展历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M].岳麓书社,2004
[77](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③必修 [M].大象出版社,2004
[78] [古希腊]阿里斯托芬.骑士.范亚菲主编.世界十大悲喜剧故事集[C].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79] 市川博主编,沈晓敏主译.社会科的使命与魅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80]顾奎相,陈洗. 改革史应成为一门专史[J].求是,2004(5):40-42
[81]徐百柯.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历史倒影[N].中国青年报,2004-12-22
[82] 钟启泉.课程人的社会责任何在[J].全球教育展望,2006(9)

[原文截取]
?1


? ?2008? 10 28
? ? ? Ρ? ? 2007?527 Ρ? ??
(??,) ????2006?22415?ISSN?
() ?ΡΡ?? (??) С???2006?82007?2?? ?3???2006?2 С?2008?
7 (?? 2007??裬2007?7
(,??,?,)
驣кΡΡ???????????????Ρ????棬?????
.....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