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论文专题

多分类器融合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 简介:第1章 绪 论1.1 论文研究背景自古以来,人的身份鉴别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在我国古代刑侦领域,人们早已使用最有效的人体生物特征之一(指纹来确定罪犯)。本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人们开始凭借计算机的强大功能...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页数]:55        [字数]:23717

[目录]
第1章 绪   论
第2章 2DPCA算法用于人脸识别
第3章 基于ICA算法的特征提取
第4章 分类器融合模型设计及实现
结 论
附录1:2DPCA算法和ICA算法融合人脸识别程序
附录2:科技文献翻译中文
附录3:科技文献翻译原文

[正文]
         第1章   绪   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自古以来,人的身份鉴别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在我国古代刑侦领域,人们早已使用最有效的人体生物特征之一(指纹来确定罪犯)。本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人们开始凭借计算机的强大功能来研究和实现自动的身份鉴别系统。六十年代,出现了以自动测量人体手指和手的身份鉴别系统;八十年代,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于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人体生物识别技术的研究和产品研发也方兴未艾,如火如荼了。近年来,在美国、欧洲、中国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大学都成立了以人体生物识别技术(biometrics)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同时许多公司也相继开发出许多产品,并不断地推向市场,逐步形成了一个很有希望的产业。在我国,哈工大成立了第一个人体生物识别技术研究中心,已经开展了用于身份鉴别的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联机签名识别、指纹识别等多项研究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首次提出了将人体生物识别技术用于中医诊断,已经开展了面向中医诊断的自动舌象处理系统,基于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掌纹诊病系统等研究工作。另外,中科院自动化所国家模式识别实验室也已广泛开展人体生物识别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及其他研究机构都有许多人员投身到这一新兴研究领域。
早在60年代末,人脸识别即引起了研究者的强烈兴趣,但早期的人脸识别一般都需要人的某些先验知识,无法摆脱人的干预。进入90年代,由于高速度高性能计算机的出现,人脸识别的方法有了重大突破,进入了真正的机器自动识别阶段,人脸识别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国际上发表的有关人脸识别等方面的论文数量大幅度增加,仅从1990年到2000年之间
......

[参考文献]
1 姚向辉.人脸图像检测与识别的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1.
2 求是科技张洪林,数字图像处理,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
3  R. C.冈萨雷斯、P.温茨著,李叔梁等译,数字图像处理,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4  黎奎.鲁棒人脸识别算法的研究与实现.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5.5
5  R.P.W.Duin,D.M.J.Tax.Experimants with Classifier Combining Rules. Proc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ultiple Classifier systems,june 21-23, 2003Caglian,Italy,Springer-Verlog Ed.pp16-29.
6  HYVARINEN A. 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1999,10(3):626~634.
7  Jian Yang, David Zhang. Two-Dimensional PCA: A New Approach to Appearance-Based Face Representation and Recogni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04, 26(1): 131-137
8  Jutten C,Herault J.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 versus PCA.In:
proceeding of European Signal Processing cof,1988.287~314
9 Ming Li, Baozong Yuan. A Novel Statistical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for Image Matrix: Two-Dimensional Fisherfaces. ICSP’04 Proceedings, 2004, 1419-1422.
10 王春红.人脸识别技术研究.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4.3
11 王伟,马建光.人脸识别常用方法及其发展现状.兵工自化.2002.21(1):49-51.
12  J Kittler, M Hataf, R Duin, and J Matas. On combining classifiers.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1998, 20(3): 226-239
13 徐勇,张重阳,杨静宇.基于主分量特征与独立分量特征的人脸识别实验.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26(5):1155-1184.

[原文截取]
第1章 绪 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自古以来,人的身份鉴别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在我国古代刑侦领域,人们早已使用最有效的人体生物特征之一(指纹来确定罪犯)。本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人们开始凭借计算机的强大功能来研究和实现自动的身份鉴别系统。六十年代,出现了以自动测量人体手指和手的身份鉴别系统;八十年代,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于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人体生物识别技术的研究和产品研发也方兴未艾,如火如荼了。近年来,在美国、欧洲、中国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大学都成立了以人体生物识别技术(biometrics)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同时许多公司也相继开发出许多产品,并不断地推向市场,逐步形成了一个很有希望的产业。在我国,哈工大成立了第一个人体生物识别技术研究中心,已经开展了用于身份鉴别的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联机签名识别、指纹识别等多项研究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首次提出了将人体生物识别技术用于中医诊断,已经开展了面向中医诊断的自动舌象处理系统,基于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掌纹诊病系统等研究工作。另外,中科院自动化所国家模式识别实验室也已广泛开展人体生物识别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