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论文专题

论消费行为中的最终解释权 本科毕业论文

  • 简介:本科毕业论文论消费行为中的最终解释权作 者 学籍批次 学习中心 层 次 专升本 专 业 法学(Ⅱ) 指导教师 内 容 摘 要消费者在现实消费行为中,往往会遇到所谓的“最终解释权”。从公司到商场,在开展促销、店庆或者其他活动......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页数] 9     [字数] 8017

[摘要]
消费者在现实消费行为中,往往会遇到所谓的“最终解释权”。从公司到商场,在开展促销、店庆或者其他活动中,“最终解释权”的商家告示随处可见,而被“最终解释权”迷惑的消费者难以计数,由此导致的纠纷也时有发生。当消费行为发生后,消费者与商家之间实际上形成的是一种合同法律关系,而消费者因合同条款与商家发生争议和分歧的,有权进行解释的只有法院和仲裁机构。商家所谓享有“最终解释权”,其既无法律依据,又无法律效力,因此,一旦碰到商家用“最终解释权”推卸责任,消费者要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不公平的解释权说“不”。

[目录]
一、“最终解释权”的概念、性质及产生的原因
二、“最终解释权”的不合理性及违法性分析…
三、“最终解释权”的规制
参考文献

[原文]
时下,漫步商场、酒店等消费场所,诸如“买一送二”、“开业酬宾、半价优惠”等促销现象,屡见不鲜。其实,这些广告促销用语中有许多都藏有“猫腻”,一旦消费者发生争议,商家总会以自己拥有“最终解释权”作为借口而将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商家所谓的“最终解释权”已成为愚弄消费者和规避法律的“暗器”。
浙江省某市商场在举办有奖销售广告中说:凡一次性购买本商场价值1000元商品者,赠奖券一张,本次活动设一、二、三等奖,中一等奖者获6万元。唐先生有幸得到一等奖,但当他拿着获奖券,高高兴兴去商场领奖时,却领到一张“人身保险单”,其保险单上写到:“投保金额为20元,投保人自投保24小时后一年内,若因意外身亡,可获理赔金6万元人民币。”唐先生认为:商场承诺一等奖获6万元,应该是商场直接兑现6万元现金。而商场解释说只能获6万元人身保险单。双方争持不下,唐先生将商家告到法院,庭审中商家高举广告牌说,我们有言在先,“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在本商场”。在我们面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究竟何为“最终解释权”?商家是否享有“最终解释权”?商家作出的最终解释是否合法有效?在此需要我们认真的分析和研究。
一、“最终解释权”的概念、性质及产生的原因
(一)概念
最终解释权是一个涵盖多领域的概念,包括司法最终解释权、学术最终解释权、行政最终解释权以及民间最终解释权等,此类“最终解释权”是享有解释权的主体对法律条款、阐述的学术内容及做出的行为等进行最终解释的权利,而本文所论述的“最终解释权”有别于上述类型,个人认为,本文所论述的“最终解释权”是商家在经营行为中与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中发生消费纠纷时应尽的一种解释义务,并非是商家的一种权利。它只限经营者对其主办活动的内容进行说明、解释,而当在经营行为中与消费者发生消费纠纷时,商家无权对谁该负责任、负什么责任进行解释,应该是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解释处理。......

[参考文献]
1、梁慧星:《裁判的方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50-51页。
2、张家勇:论合同的解释及漏洞补充,《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5期。3、崔建远 杨明刚:《如何选定合同用语的含义——合同解释问题研究》,《法学》1996年第12期。
4、张  斌:《合同解释若干问题探析》,中国民商法律网。
5、王泽鉴:《债法原理(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6、《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993年出版。
7、叶春敬:《商家“最终解释权”之谜》,中国律师热线,2005年3月。
8、曾宪仪:《合同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原文截取]
本科毕业论文
论消费行为中的最终解释权
作 者
学籍批次
学习中心
层 次 专升本
专 业 法学(Ⅱ)
指导教师
内 容 摘 要
消费者在现实消费行为中,往往会遇到所谓的“最终解释权”。从公司到商场,在开展促销、店庆或者其他活动中,“最终解释权”的商家告示随处可见,而被“最终解释权”迷惑的消费者难以计数,由此导致的纠纷也时有发生。当消费行为发生后,消费者与商家之间实际上形成的是一种合同法律关系,而消费者因合同条款与商家发生争议和分歧的,有权进行解释的只有法院和仲裁机构。商家所谓享有“最终解释权”,其既无法律依据,又无法律效力,因此,一旦碰到商家用“最终解释权”推卸责任,消费者要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不公平的解释权说“不”。
关键词:消费行为 合同解释 最终解释权
目 录
一、“最终解释权”的概念、性质及产生的原因……………………………………………… 3
(一)概念…………………………………………………………………………………………3
(二)性质…………………………………………………………………………………………3
(三)原因……………………………………………………….....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