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论文专题

我国信用缺失的经济学分析

  • 简介:我国信用缺失的经济学分析摘要: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信用经济,市场经济越发展越要求诚实守信,这已成为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然而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我们己经搭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页数]:40         [字数]:40783

[目录]
1  导  论
2  我国信用缺失的表现及危害
3  信用产生的博弈论分析
4  我国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
5  我国信用建设的启示

[摘要]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信用经济,市场经济越发展越要求诚实守信,这已成为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然而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我们己经搭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市场经济体系即将建成的时候,经济生活中的失信行为却越来越广泛,情节越来越严重,虚假广告、逃废债务、偷税骗税、造假贩假等信用缺失现象愈演愈烈。这些信用缺失行为不仅严重扰乱了我国正常的市场秩序,加大了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而且严重损坏了中国的国际形象,降低了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信用贫困,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而阻碍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影响中国国际竞争能力的重大问题。
信用缺失问题与社会心理、文化因素、道德教化、法律制度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其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各学科,本文在综合利用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从经济学角度对我国信用缺失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运用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非合作博弈等理论,从我国传统体制安排、信息不对称、现行制度等方面,利用博弈论和成本——收益的分析方法,深度剖析了我国信用缺失的原因,并相对应地提出了对我国信用建设的启示。
第一部分导论,阐明了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对我国信用研究现状作了综述,界定了与本文相关的信用概念,并且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文章的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分别从企业、政府和个人三个方面列举了我国信用缺失现象,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分析了信用缺失对我国经济的危害。
第三部分信用产生的博弈论分析,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信用的产生,引入囚徒困境模型、存在外界惩罚机制的博弈模型和重复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模型下的信用情况,揭示了外界惩罚机制、信息共享和重复博弈对信用形成的重要作用,得出信用是人们基于利益需要的一种策略选择,而不是基于心理需要的道德选择的结论。这部分体现了本文的两处创新,首先,在引入外界惩罚机制的博弈模型中,提出了单纯引入外界惩罚机制(这里指第三方惩罚机制——法律),并不必然促使信用的产生,这还要取决于失信行为被发现的概率、失信行为被发现后的惩罚力度及外界惩罚机制的执行力度三方面。其次,在重复博弈中提出了培养感情机制对信用建立的重要意义。
第四部分从我国传统体制安排、成本收益比较、信息不对称、现行制度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信用缺失的原因。归纳得出传统体制安排的缺陷是我国信用缺失的历史根源;失信成本过低是我国信用缺失的内在动因;信息不对称是我国信用缺失的外部诱因;现行制度缺陷是我国信用缺失的根本原因。这部分体现了本文的第三处创新,即从正式经济体制安排和非正式体制安排的角度分析了传统体制安排对我国信用缺失的影响,并提出传统体制安排的缺陷是我国信用缺失的历史根源。
第五部分针对第四部分的原因分析相对应地提出了对我国信用建设的启示。

[正文]
1  导  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没有信用,就没有经济活动存在与扩大的基础。市场经济越发展越要求诚实守信,这是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然而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我们己经搭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市场经济体系即将建成的时候,经济生活中的失信行为却越来越广泛,情节越来越严重,虚假广告、逃废债务、偷税骗税、造假贩假等信用缺失现象愈演愈烈。以假冒伪劣商品为例来说明,我国的假冒伪劣商品每年的总产量高达2000-3000亿元,占GDP的4% ,其制假售假数量巨大,品种繁多,范围广泛,而且已经呈现出明显的集团化,区域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破坏我国正常市场经济秩序的头号杀手。
信用缺失行为不仅严重扰乱了我国正常的市场秩序,加大了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阻碍了我国的市场化进程;而且严重损坏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使中国的信誉在国际上大打折扣,降低了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信用贫困,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而阻碍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影响中国国际竞争能力的重大问题。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初期,虽然也伴随有大量的不讲信用、破坏信用的行为,但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不允许、也没时间让我们重复相互倾轧和互相欺骗的原始积累阶段,而要求我们一开始就必须遵守已经成熟的市场游戏规则,构建与市场经济相一致的信用理念、信用经济和信用市场,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于是准确地找出我国信用缺失的根源,尽快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信用制度已成为非常迫切的任务。
可见,对我国信用缺失问题进行研究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1.2我国信用问题研究综述
1.2.1我国信用制度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为了适应我国当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建立了“大一统”的银行信用,取消和限制了其他信用形式,银行信用成为当时社会主义信用的惟一形式;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世纪90年代初,信用制度有了一定的发展
......

[参考文献]
1、参考专著:
[1] 费孝通. 乡土中国 [M]. 北京:三联书店,1985.
[2] [美]刘易斯. 经济增长理论[M]. 商务印书馆,1999.
[3] 亚里士多德. 政治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4] 张忠元,向洪. 信誉资本[M].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P247.
[5] 弗朗西斯?福山著,彭志华译. 信任[M]. 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P152.
[6] 李长安. 看不见的生命线—信用与企业成败[M].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 P242.
[7] 萨缪尔森. 经济学(下册)[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P246.
[8] 张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 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三联书店,1996.
[9] 张维迎. 《产权,政府与信誉》[M]. 上海三联书店,2001.
[10] 谢识予. 经济博弈论[M].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11] 孙智英. 信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M].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12] 道格拉斯?诺斯.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 上海三联书店,1994.
......

[原文截取]
我国信用缺失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信用经济,市场经济越发展越要求诚实守信,这已成为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然而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我们己经搭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市场经济体系即将建成的时候,经济生活中的失信行为却越来越广泛,情节越来越严重,虚假广告、逃废债务、偷税骗税、造假贩假等信用缺失现象愈演愈烈。这些信用缺失行为不仅严重扰乱了我国正常的市场秩序,加大了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而且严重损坏了中国的国际形象,降低了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信用贫困,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而阻碍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影响中国国际竞争能力的重大问题。
信用缺失问题与社会心理、文化因素、道德教化、法律制度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其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各学科,本文在综合利用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从经济学角度对我国信用缺失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运用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非合作博弈等理论,从我国传统体制安排、信息不对称、现行制度等方面,利用博弈论和成本——收益的分析方法,深度剖析了我国信用缺失的原因,并相对应地提出了对我.....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