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社会论文国际政治
从一个政府走向两个国家----1919~1945,1945~1948年朝鲜复国问题上所出现的两条道路
(论文 字数:14516 页数:15)内容摘要:从1894年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中朝宗藩关系解体,日本开始加紧了侵朝步伐。1910年《日韩合并》签订,朝鲜正式亡于日本,日本变朝鲜为自己的殖民地。朝鲜人民为了争取复国独立,一直进行着不懈的抗日斗争。1919年“三一运动”的爆发将这场运动推向高潮,也直接促使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产生。从1919年开始,直到1945年结束,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中国上海,在中国国民政府和中共的支持下,在内政外交上形成了一条自主复国的道[详细]
中朝儒学政治化的对比研究
(论文 字数:13093 页数:15)内容摘要:本文以儒学在中朝得到官方承认时间的不同为研究动机,以“中朝儒学政治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儒学东渐朝鲜的时间、儒学概念产生和儒学自身的政治化基因的讨论,借助“儒学政治化”概念,进而对“中朝儒学政治化”作了时间、时代背景、措施(标志)、意义四方面的对比研究,并给出了二者在这四方面对比之后的结论。 关键字 儒学东渐,儒学政治化,朝鲜三国,官学[详细]
中日关系
(页数:2字数:2791)摘要:本文将中日关系划分为“强弱型”关系、“弱强型”关系到 “强强型”关系三个历史时期,着重阐述了当前的“强强型”关系时期,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理智的正确的态度。 关键词:中日关系,中日经济,爱国,抵制日货,靖国神社 中日关系,蕴含着两国关系错综复杂性的根源和两国关系巨大发展潜力的源泉。 两千多年来中日关系史,有&am[详细]
[国际政治] 从教科书问题看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
原文 中国和日本作为东亚两个重要的国家,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上有着长期的文化交往,在文化价值观有着许多相同或者相似之处。日本人的含蓄和自强不息值得世人称道,但是,唯独在侵华战争的历史方面,日本政府遮遮掩掩。正是日本持着这种暧昧的历史观,让中日关系不断陷入僵局。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前夕,日本朝日新闻社和中国社科院分别在两国就中日关系进行舆论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阻碍两国关系发展因素时,40%的日本人回答是相互理解不足和政治体制不同,而80%的中国人认为是历史问题。 由此可见,历史问题在中[详细]
[国际政治国家关系] 新世纪中美关系考量
原文 九十年代以来,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历程。美国在苏联解体后调整了对华的政策,“遏制”的成分明显增加,使中美关系出现一次次的危机。目前,随着两国最高领导人相互访问取得圆满成功,中美关系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未来世界发展的角度来看,中美关系已经超出了两个国家的范围,中美关系已不是单纯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的好坏对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国际关系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笔者在此对中美关系作一个简单的回顾。1、中美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50多年来,在国际舞台的大背景和两国自身现实的影响下,中[详细]
论邓小平人权标准的一贯性
原文 全国人民是人权的主体;讲人权要把国家主权放在第一位;强调经济是人权内容中最基本的权利;只有维护和保持国家的稳定才能保障人权,是邓小平人权的一贯标准。 1981年2月,邓小平在为英国培格曼出版公司编辑出版的《邓小平副主席文集》作序中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从人权角度说,邓小平的一生就是为争取、实现、捍卫国家人民的人权而斗争的一生。他进行的这一斗争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尤为突出。粗略统计,在正式出版的邓小平的著作中,仅在1979年到1990[详细]
[剩余价值]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中的逻辑错误
原文 马克思在定义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时说:“如果工人每天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平均代表6个物化劳动小时,那末,工人要生产这个价值,就必须平均每天劳动6小时。如果他不是为资本家劳动,而是独立地为自己劳动,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他平均一天同样要劳动这么多小时,才能生产出自己的劳动力的价值,从而获得维持或不断再生产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但是,工人在不为资本家劳动、“独立地为自己劳动”的情况下,“其他条件”怎么会“相同”呢?本文将讨论马克思《资本论》剩余价值理论中一个严重的逻辑错误,并且证[详细]
苏联解体的政治根源探析
原文 具有近70年历史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短短几年的政治剧变和独立浪潮中于1991年底宣告解体,作为国家实体不复存在。这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历史的重大事件,它的影响和后果正在历史地表现出来。为什么一个曾取得辉煌成就的、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各族人民自愿结合的联盟国家,顷刻间土崩瓦解,分裂为15个独立国家?它给国家和民族发展史提供了哪些教训?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统一国家(尤其像我国这样的多民族大国),不能不认真思考并高度重视的问题。苏联解体是苏联社会经济、政[详细]
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原文 论文提要:本文试图从文化的视角分析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交融。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全球化的强势使双方的冲突成为必然,这有其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原因,突出表现为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凭借其政治、经济优势,在大众文化、价值观念乃至政治制度、生活方式等三个层面上与中国文化的冲突。全球化的强大生命力决定了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必然性,同时中国文化兼容并蓄的特性和当代中国人开放的文化心理也使这种交融成为可能,而交融过程正是中西方文化的交流、选择、互补与创新过程。当代的中国文化建设既要反[详细]
[公共管理,体制改革] 英美政府职能转变对我国的启示
原文 今天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与民主化是当代四大国际性潮流。这四大潮流交互作用,将人类社会带入一个崭新的世纪,也给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在日益加快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取得生存优势,各国纷纷进行多方面的战略性调整,而政府职能在这种调整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目录 一.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二. 经济职能三.社会职能 参考资料 文森特。奥斯特罗姆 《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  毛寿龙 译[详细]
中美、阿以关系比较研究
原文 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阿以冲突始终是中东地区最引人注目的纷争之一,全球瞩目,对这一问题已经有很多人作过研究,而中美关系作为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的。本文通过对中美、阿以关系的比较研究,以及对中美阿以多边关系的探讨,对今后阿以冲突的发展趋势作一下预测,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目录 一、中美、阿以关系的异同(一)相同之处:把国家利益作为对外交往的根本出发点1、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对中美关系的影响2、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对阿以关系的影响(二)不同之处1、[详细]
[社会改革] 浅析中苏经济体制改革
原文 绪论:中国和前苏联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中较有影响的两个国家。一个曾经是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是社会主义的老大哥,并且将世界格局从单极转变为两极;另一个现在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正稳步前进,而且对当今国际安全和世界和平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两个国家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但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和变革之后,却走向了截然相反的道路。个中原因何在?想要说清楚,道明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是我们通过比较两国改革时期在经济、政治、思想、党的领导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或许可以从[详细]
开放的地区主义与欧亚合作
原文 本文回顾了亚太经合组织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的起源和演变。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从一开始即被采纳,并随着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而逐步明确化、具体化。文章解释了亚太经济合作以开放的地区主义作为基本原则的现实性,阐述了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对亚欧合作前景的影响。 目录 一. OR原则的演进二. OR的实现性三. OR与亚欧合作 参考资料 【1】《世界经济》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郭吴新、洪文达、池元吉、冯舜华【2】《亚太地区经济合作》 上[详细]
开放的地区主义与欧亚合作
原文 本文回顾了亚太经合组织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的起源和演变。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从一开始即被采纳,并随着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而逐步明确化、具体化。文章解释了亚太经济合作以开放的地区主义作为基本原则的现实性,阐述了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对亚欧合作前景的影响。 目录 一. OR原则的演进二. OR的实现性三. OR与亚欧合作 参考资料 【1】《世界经济》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郭吴新、洪文达、池元吉、冯舜华【2】《亚太地区经济合作》 上[详细]
日本的军事大国梦何日能圆?
原文 2004年2月9日,日本国会参议院以138票赞成、103票反对的结果给予派驻伊拉克的日本军队以“事后批准”。 近些年来,日本向海外派兵似乎已成了家常便饭,而且每次派兵日本政府都能找到“法律上的依据”。这次为了向伊拉克派兵,日本参议院早在去年7月26日即通过了小泉内阁提出的《支持伊拉克重建特别措施法案》,现在已经派出的自卫队又获得了参众两院的“事后批准”,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如此“煞费苦心”,日本政府当然不会使这次派兵行动成为以往派兵行动的简单重复,而一定要有所突破:这次行动[详细]
[美国全球战略] 我看八十年代以来美国的全球战略
原文 “在美国建国后的第一个150年中,我们完全沉浸在快乐之中,此间,我们继承了一块未开垦大陆的财富,两个浩瀚的大洋保护我们免受外国的攻击,我们终于得到了赐予我们的恩惠。这一切属于我们好像是上帝的旨意,以至我们忘记了所有历史教训中最重要的一条——行动和思想的自由不是夸夸其谈的演说和痴心妄想的结果——它们只能属于那些愿意为它们而战斗,为它们而劳动,为它们而生活,(如果必要)为它们而牺牲的人们,最终,它们只能由那些热忱并能够照管和珍惜它们的人们,用永不松懈的警惕去保卫,这些人将行动和思想[详细]
谈民族主义
原文 民族主义是一个外延和内涵都相当复杂的概念。正因如此,如果对民族主义的含义缺乏基本的共同理解,就无法对民族主义的未来走向进行有意义的预测。事实上,每一个学者都是在从不同的角度剖析民族主义的本质,强调民族主义的某一重要特征,因而,对民族主义的定义客观上已经分为了几个大类,而在研究中,人们总是习惯于将各种含义不同的“民族主义”放在一起进行分析和论述,这就使人很难在一个共同的基点上相互理解对方的观点。为避免这种语焉不详现象的出现,我们可以按各个学者强调的不同重点而将民族主义大致地分为以[详细]
美国对外关系的演变
原文 前言美国,全称美利坚合众国(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于1776年经独立战争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而宣告独立。220多年来,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及其后裔经过艰苦的创业,在广袤的北美大陆上建立起了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大国。美国的经济、政治制度集资本主义之大成,堪称典型。研究美国的经济政治及其对外战略,对于我们把握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趋势和制定我们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关键字:遏制战略 解放战略 和平战略 尼克松主义 世界新秩序 9•11美伊[详细]
论政治家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原文 对于政治家的研究历史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中国的春秋时代,与政治学中其他概念一样,目前有关政治家概念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不同的政治理论流派,由于其立场观点不同,研究的侧重点、角度不同,所提出的有关政治家的概念也不相同。在汉语大词典中,“政治家”被解释为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并从事政治活动的,多指国家、政党的领导人物。而在牛津大词典中,“政治家”被译为“stateman”和 “statewoman”。释义为:an experienced politician, especial[详细]
论中东恐怖主义的根源
原文 国际恐怖主义是指“国际社会中某些组织或个人采取绑架、暗杀、爆炸、空中劫持、扣押人质等恐怖手段,企求实现其政治目标或某项具体要求的主张和行动” 。由于国际恐怖主义是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政治目的,故又被称为“政治恐怖主义”。各种极端的政治组织、民族组织和宗教团体,常常采用国际恐怖手段来实现他们的政治和宗教目标。国际恐怖事件遍及全球,在宗教矛盾、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中东地区尤为突出。冷战以后中东地区发生的恐怖事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1995 年11 月14 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在一次演讲[详细]

总数:38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 页次:1/2

热门关键词

最新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