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教育论文其他教育学

学生创造力分析及其培养策略研究

  • 简介:(页数:6字数:4804)摘 要:一个民族要进步,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人要全面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精神。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重要建设力量,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成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今后兴旺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定义、属性及影...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页数:6字数:4804)摘 要:一个民族要进步,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人要全面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精神。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重要建设力量,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成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今后兴旺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定义、属性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来探索对创造力的培养策略,以期对学校的创新教育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学生;创造力;培养策略

目录:

一、创造力的定义及属性
二、开发和培养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

社会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都体现出时代精神对人们所提出的期望和要求,并由此推动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性解放的观念深入人心、知识经济初显端倪以及中国传统教育体制弊端日益显露: 这一切都对现存教育模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创造力是人的生命力和人类本质的最高表现,符合个体全面完善发展的需要,它是人性和谐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拥有较高创造力的人才也是推动知识经济的核心和决定未来竞争成败的关键所在。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怎样培养具有新时代创造力的人才就成了教育的关键问题。
一、创造力的定义及属性
创造力也叫创造性,是创造心理素质的核心成分和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但创造力的培养问题涉及到诸多因素与条件。本文从创造力的涵义入手,主要探讨创造力之定义、特征、属性及影响因素。
(一)创造力的定义
创造力一词是由拉丁词“creave”派生而来的。词意是“创造、创建、产生、造成”。由此创造力的大意是:在原先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产生出新的东西。然而心理学家们在对创造力的内涵的解释上却见仁见智。吉尔福特(Guilford,1956)认为,最能体现创造力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一种扩散式的思考方式,也是想象力的表现,以发散性思维为特点;国学者威廉姆斯(F.E.Williams,1972)主张应从一个人认知思考的方式及从个性和处世风格中去了解创造力;而托兰斯(E.P.Torrance,1967)则强调创造力的本质是“寻求真理”。
至今,人们对创造力的定义仍莫衷一是,尚未出现为人所普遍认可的创造力定义。通常认为创造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提供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这里的产品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和物化成果。它既可以是一个新概念、新理论,还可以是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由此可见,判断创造力的标准有三:即产品是否新颖,是否独特,是否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