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教育论文其他教育学

浅谈德育课中情感教学的运用

  • 简介:(页数:4字数:2556)摘 要: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促进和导向作用。青少年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课通过情感教学,实现教学目的。 关键词:德育 德育课 情感 情感教学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页数:4字数:2556)摘 要: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促进和导向作用。青少年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课通过情感教学,实现教学目的。
关键词:德育 德育课 情感 情感教学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对我国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临新的挑战。
学校是培养人的专门机构,养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校重要的任务,德育课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的任何学习都是心理变化的过程。这个心理变化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三方面,并具体表现在行动上,这就是学习中知、情、意、行的辩证关系。德育课的教学也是由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变化构成的。如果仅仅让学生掌握理论观点,明白道理,而不能够引起学生情感的体验、态度的变化,这样的教学是不会成功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了干枯、苍白的语句,这语句只能培养伪君子。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认知教学和情感教育的关系。情感是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的内心体验,它是通过主观体验来反映人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情感教学是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产生主观体验,促使其情感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知识,引进学生内心的变化,形成情感的体验,产生态度的变化,并付诸行动,这就是知、情、意、行相统一。知、情、意、行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渗透,其中道德认知是基础,道德行为是关键。
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活动和交往中、在教育和自我教育过程中实现的。它要完成两个转化:一是社会思想、社会道德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道德信念;二是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观念、信念外化为思想、感情、行为。这是思想道德内化和个体化过程的统一。 教师如何做呢?
第一,做到以情动人——打动人。教师以饱满的热情、丰富的情感、以人为本的形象感染学生,将对学生的爱渗透到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去,取得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从而“亲其师”且“信其道”;教师多与学生接触,以尊重、信任、真诚、平等、友善、关怀的态度对待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架起师生心灵彼此沟通的桥梁,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并引导学生知行统一,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热情,缺乏对学生的关怀爱护,缺乏对学生的爱心和耐心,那么教学就只剩下冷冰冰的说教了。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