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教育论文其他教育学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非线性的教学设计

  • 简介:(毕业论文 页数:3 字数:3059)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具有活动课、内容呈非线性、界面友好、实验和操作课的四个特点出发,引申出其教学方法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采用非线性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积极、独立思考与探索,培养学生...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毕业论文 页数:3 字数:3059)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具有活动课、内容呈非线性、界面友好、实验和操作课的四个特点出发,引申出其教学方法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采用非线性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积极、独立思考与探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个体经验,让他们发挥协作学习精神,教师定期进行效果评价。让新的教学方法形成一个适合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理论。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程;非线性协作;教学设计;教学改革

 

 

目录

一、采用非线性教学。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个体经验。
三、引导学生积极、独立思考与探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发挥协和学习精神,定期进行效果评价。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还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教学理论体系,因而也就无法引申出较优化的教学方法。这势必要求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从这一学科的特点上入手,思考如何形成一套较系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使它们有机的结合,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使它们有机的结合,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科学的抽象形成理论,然后再指导教学实践。
从1945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现在已经发展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甚至纳米技术、人工神经网络的智能化的计算机系统,且已在各个领域进行应用。从1984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计算机教学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到现在,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从计算机教学的老师要以全新的面貌面对自己的学生。我们必须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指导下选取新颖合理的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及应用的能力为主,并以师生一体的教学方法作为主导思想。让师生处于协作关系,学生积极思考,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问题的情景主动获取、组织、应用信息,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我现在就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为前提,针对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总结出几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采用非线性教学。
计算机课程内容丰富,其内容体系结构呈非线性的特点,高中阶段学习计算机课程是在不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不了解计算机的体系结构、组成原理,不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学习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上网冲浪等。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再学习操作系统是可以的,同时先学习处理软件的应用,再学习操作系统也是可以的。虽然教材按线性的结构编排,而教学完全可以由教师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非线性顺序安排,有时还能收到比线性结构教学更好的效果。我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常听到学生的抱怨:一开始对计算机课程充满好奇和兴趣,很想学好。然而老师讲计算机的产生、发展,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文件系统等,上机也只是中英文输入练习。一个多月下来,感到计算机那么枯燥无味、苦涩难懂,计算机除了打字以外,自己还不能做任何事情,渐渐地学生的兴趣就消失了。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先讲应用软件,然后让学生做些具体的事性,使学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计算机有很大的作用,再讲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对不能熟练输入汉字的学生每次上机前可进行30分钟的文字输入练习,然后进行应用软件的操作。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确保学生有充足的上机时间、确保学生上机时有事可做,对学生个体经验的形成有积极的意义。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个体经验。
计算机课程具有活动课的特点。活动课主要是指导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及时信息,促进学生情意、动作技能和认知协调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以教育性交往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性活动项目和方式。高一段的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可以说是知之甚少,为了培养其学习兴趣,可以采取他们易到接受的教学方式,以活跃课堂气氛。如在讲授windows中学习鼠标的使用时,可以让他们玩windows中自带的小游戏。让其在玩的过程中知道鼠标的使用方法(单击、双击、拖动),在逐步的操作中自己学会获取信息的能力,最终应用获取的知识,将知识内化,解决其它各种实际问题。计算机这一学科的学习和应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学生在活动中可以相互讨论,使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互助中学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得个体经验,通过体验学习的过程获得自主发展。根据活动课的特点,针对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理论。
三、引导学生积极、独立思考与探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今,大多数应用软件具有界面友好、内容丰富、操作方便的特点,不同的应用软件具有不同的窗口又有类似的操作特性。就好像不同的饭店有不同的菜谱、每一类菜单中包含不同的菜肴,然而我们只要知道每一个菜肴的情况和点菜的方法,就能适应每一个饭店的点菜操作,应用软件的操作也一样。我们只要教授某个应用软件的操作方法,并要求学生了解每个菜单的基本作用(可根据帮助信息),而不需要求学生记住应用软件中每个菜单包含哪些子菜单,知道要用什么功能完成任务及如何完成任务即可。以后,在学习类似应用软件过程中,就不再详细讲解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依照相同的思路在上机过程中完成操作,并能在操作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步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四、发挥协和学习精神,定期进行效果评价。
要熟练掌握计算机课程,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无论理论学习得多少精通,教离不开实验和上机操作,其具有实验和操作课的特点。上机操作能为学生构思与探索新知识点创造环境。为了引导学生的这种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上机操作时间。因此,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的学习上机占总课时的70%。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室里或机房上课,并用“讲练结合法”、“边讲边练”、“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和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知识点相同的,或有所增加、减少,使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在讨论中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教师可以定期对学生的操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可包括:1、自主学习能力。2、对小协商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3、是否已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学生可以在教师针对性的评价中,让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