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计算机毕业设计计算机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

[计算机网络] 移动IPv6实验床的构建

  • 简介: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铁路运输在我国各种运输方式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民经济大动脉,现有的运输能力和运输质量已经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因此,实行铁路运输客货分离,实行铁路客运高速化和货运重载化已...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实验床构建的理论研究
第三章 实验床构建方案论证
第四章 实验床构建的实现
第五章 实验床测试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资料 [1] 任彦,苏伟等.列车移动网络关键技术的研究[J].铁道学报.2006, 28(1):
121~124
[2] 孙伟,刘云.列车在移动IPv6网中的切换性能分析[J].中国铁路.2004,5:
49~51
[3] 孙利民等. 移动IP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59~116
[4] 卢汉成, 李津生, 洪佩琳.移动IPv6快速切换在无线局域网中的实现 [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5,25(2):169~173
[5] 马建等. IPv6原理及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9~114
[6] 孙伟,刘云.移动IPv6网中的列车软切换性能分析与仿真[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5,13(2):66~69
[7] D. Johnson, C. Perkins, J. Arkko. Mobility Support in IPv6 [S]. RFC3775, 2004
[8] Conta A, Deering S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ICMPv6) for the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IPv6) Specification [S].RFC2463, 1998
[9] 何坚.移动IPv6及其切换性能的优化[EB/OL]. http://tech.ccidnet.com/art/2867/20050617/269801_1.html,2005-06-17
[10] 何涛,杨寿保.IPv6的移动性支持及实现 [J].小型徽型计算机系统.2003, 24(3):24~27
[11] 谢晨,吴中福. 移动IPv6原理及基于MIPL的实现[J]. 计算机科学,2005,32(4):121~124
[12] Narten, T., Nordmark, E., Simpson, W. Neighbor Discovery for IP Version 6 (IPv6) [S]. RFC 2461, 1998
[13] Thomson S, Narten T .IPv6 Stateless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 [S]. RFC2462, 1998
[14] 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IPL Mobile IPv6 for Linux [EB/OL].
http://www.mobile-ipv6.org (2004)
[15] Paolo Cavone. MIPv6-Analyzer[EB/OL]. http://www.cavone.com/mipv6-analyzer (2005) 简单介绍 随着我国铁路的不断提速,客运线的高速化使得现有的铁路通信网已无法满足通信要求。与IP的结合将成为移动通信网的发展趋势,移动IPv6将为建设新一代的高速铁路无线通信网提供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但基本移动IPv6切换算法产生的延迟过大,必须对其改进以应用到高速铁路通信网上。为此,本文构建了一个移动IPv6实验床,测试基本移动IPv6的切换延迟,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为移动切换算法的改进作了一些准备工作。
通过对各种构建方案比较论证,结合实验室的现有条件,本文采用软件的方式来实现实验床的构建,解决了如何让操作系统具有移动IPv6功能以及怎样以软件的方式实现支持移动IPv6功能的路由器等关键问题。在Linux公开源代码的基础上,通过修改系统内核、重新编译安装,增加了mobile IPv6模块,使系统具有移动IPv6功能;通过设置路由转发、添加路由表以及安装路由公告守护进程(RADVD)等模拟实现了移动IPv6路由器的功能,完成了实验床的构建,实现了课题的要求,为进一步研究移动IPv6在高速铁路无线通信网上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通过网络分析工具Ethereal抓取实验床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包,对实验床进行了移动IPv6的基本功能测试,着重测试、分析了移动切换过程与切换延迟。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铁路运输在我国各种运输方式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民经济大动脉,现有的运输能力和运输质量已经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因此,实行铁路运输客货分离,实行铁路客运高速化和货运重载化已经成为我国铁路的必然发展方向。客运线的高速化给铁路无线通信网带来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铁路通信网在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以及带宽方面已无法满足要求。为了保证高速客运列车的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并实现有效的人机控制,迫切需要为高速客运线建立一个功能完善、技术架构新型的宽带移动通信网。高速客运专线对新型通信网提出了新的要求:(1)高速客运线的综合调度系统需要数字网络技术的支撑;(2)车地之间需要通过通信网传输的信息包括动车组状态信息数据和旅客访问Internet的数据信息,通信网中的数据业务显著增加,且这些数据对通信网的带宽、实时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3)由于列车高速行驶,频繁跨越小区,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必须具有快速越区切换的功能,要求切换延迟足够小;(4)通信网能够适应不同的地形环境(平原、丘陵、山区、桥梁和隧道等)。
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电信通信网以及移动通信网的最终走向统一,他们的共同基础将是IP网络。因此在高速铁路通信网中采用IP技术既能满足列车通信要求又便于与外界网络互连互通,为旅客提供高速优质的宽度Internet服务。且IP协议工作在第三层,兼容所有的无线链路标准,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的固定网络和不同技术之间的公共无线接入,保证了移动节点在不同网络之间的漫游和切换。但是基于传统IP技术的主机在相互通信时,其IP地址必须保持不变,否则将无法继续主机间的通信。因此传统的IP技术不再适用于移动节点,尤其是高速行驶的列车之间的通信[1]。为此,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提出了移动IPv6协议,为IP技术在移动节点间通信的应用提供了解决方案。根据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网的要求,移动IP技术的应用需要解决两大技术难题,其一是尽量减少移动IPv6的切换延迟以满足实时性应用服务要求;另外就是高速移动无线网络的QoS问题。
......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