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历史论文古代史论文

[秦汉史] 汉代儒学思想与器乐文化

  • 简介: 原文 秦始皇历行焚书,儒学虽然遭到沉重打击但并不因此而消亡,历史发展到汉代,儒学地位重新得到重视。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重用儒生,推行儒学思想,不仅适应了国力强盛时代大一统的需要,加强了君主专制集权,...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原文

秦始皇历行焚书,儒学虽然遭到沉重打击但并不因此而消亡,历史发展到汉代,儒学地位重新得到重视。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重用儒生,推行儒学思想,不仅适应了国力强盛时代大一统的需要,加强了君主专制集权,也使儒学从此成为西汉及以后整个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因此较比前代,儒学思想主流地位在汉代的确立,立刻在社会各方面表现出来,而器乐文化则是儒学思想在礼乐上的显著反映。
首先是器乐文化上的“大一统”。 汉高祖时,叔孙通制定朝仪,使汉高祖体会到了“为皇帝之贵”,也使他认识到制礼作乐对建立封建王朝秩序的重要。汉武帝时期设立乐府机关,并得以不断的扩展,并使辞赋创作达到繁荣。汉初设立的乐府,其主要职能就是为了管理郊庙、朝会的乐章。但由于“大汉初定,目不暇给”,还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定制度,兴礼乐”(《汉书•礼乐志》)的工作。汉武帝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班固《两都赋序》)“以兴太平”(《汉书•礼乐志》)为目的,把乐府规模和职能加以扩大,大规模搜集各地的民间歌谣,以丰富朝廷乐章。乐府机关的设立和扩大,使各地民歌有了记录、集中和提高的条件,这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次是乐器种类的变化。
这一方面是因为乐府机关的设立,使原本分散的大量诗歌、民谣得以收集和整理,为了演奏的需要而要求乐器种类的增加。当时应用的乐器一方面是前期已有的铙、鼓、箫(排箫)、篪、笙、竽、琴、瑟等;同时也出现笳、角、笛(竖吹)、筝、筑、琵琶、箜篌等新的乐器,特别是琵琶类弹弦乐器的出现,是乐器的重大演进。另一方面,儒学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逐渐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人们的享乐观和欣赏观逐渐柔化,乐器也因此逐渐向丝竹管弦之类的柔和器乐转变。因此那些曾在战国秦代盛行的以编钟、编磬、建鼓等乐器组成的乐队,在汉代已趋衰落,虽然在宫廷雅乐中还少不它们,但在汉代人看来已经相当乏味,难以引起共鸣。“自公卿大夫,观听者但闻铿锵,不晓其意”《(续汉书•礼乐志)》。大官僚“身居大第,后堂理丝竹管弦”(《汉书•张禹传》),大概也不用那些乐器了......


  目录

不存在


  参考资料

《汉书•礼乐志》
《史记•乐书》
《汉代儒学伦理政治一体化特征的形成》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 2000/04
《汉代儒学的意识形态功能分析与批判》 孔子研究 2002/01


  简单介绍

秦汉史课的小论文,适合于历史系学生和音乐专业选修历史的学生。文章较短,但作为平时作业来说,已经够了,且本人出价也很低嘛。欢迎下载!


[内容摘要]: 汉代器乐文化植根于儒学思想文化的土壤之中,乐器赋内容中乐器材料的选用和制作要求,折射着儒家的人才思想;乐器演奏的兼备和协调的审美观来源于儒家的“大一统”和礼治的政治思想;器乐的社会效用则是儒家的礼乐制度和诗教思想在音乐方面的体现。本文试从两者关系上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汉代 器乐文化 儒学思想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