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教育论文中/高等教育

试论“文子”与田文的关系

  • 简介: 原文 “文子”是谁的问题,自班固之后,尤其是柳宗元以来,聚讼不已,在学术界始终没有较为确切的结论。竹简《文子》的出土,并没有提供直接的证据。我们判明竹简《文子》形成于汉初的可能性最大,说明“文子”是出于伪托,但文子是谁的问题仍...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原文

“文子”是谁的问题,自班固之后,尤其是柳宗元以来,聚讼不已,在学术界始终没有较为确切的结论。竹简《文子》的出土,并没有提供直接的证据。我们判明竹简《文子》形成于汉初的可能性最大,说明“文子”是出于伪托,但文子是谁的问题仍然呈胶着状态。要想有所突破,不仅需要考虑逻辑上的多种可能,更需要多种史料的综合比照。
一、古书流传的复杂性与班固《汉书·艺文志》之注的再考察
从《汉书·艺文志》的导言来看,孔子之后学术流派很多,书籍的命运多舛,书籍的来源驳杂:
《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纵横,真伪纷争,诸子之言纷然淆乱。至秦患之,乃藩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叹曰:“朕甚悯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


  目录

一、古书流传的复杂性与班固《汉书·艺文志》之注的再考察
二、众多“文子”考索
三、文子:“老子弟子” 的疑窦
四、文子:与平王“势不两立”
五、文子:非辛文子
六、“文子”其人的两种可能
七、文子与田文的特殊关系
八、关于“平王”
九、平王与文子可能的身份


  参考资料

[1] 王葆玹:《今古文经学新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11月版.第251页。
[2] 余嘉锡:《古书通例·古书书名之研究》。
[3] 余嘉锡:《古书通例·古书不题撰人》。
[4] 严灵峰:《定州竹简<文子>残本试探》,《哲学与文化》1997年第2期。但这些“文子”的形象都不错。比如《论语·公冶长》所提到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文子。《礼记·檀弓》:“公叔文子卒。其子戍请谥于君。曰:‘日月有时,将葬矣。请所以易其名者。’君曰:‘昔者卫国凶饥,夫子为粥与国之饿者,是不亦惠乎?昔者卫国有难,夫子以其死卫寡人,不亦贞乎?天子听卫国之政,修其班制,以与四邻交,卫国之社稷不辱,不亦文乎?故谓夫子贞惠文子。’”《史记·鲁周公》记载季文子被评价为“有义”、“廉忠”。赵文子(武)在《礼记·檀弓》等处也受到多方面的称赞。
[5] 见《史记·赵世家》。
[6] 钱穆:《老子杂辨》十二《老子弟子文子乃尹文之误》。
[7] 王博:《关于〈文子〉的几个问题》,《哲学与文化》1996年第8期。
[8] 王博:《关于〈文子〉的几个问题》,《哲学与文化》1996年第8期。
[9] 王博:《关于〈文子〉的几个问题》,《哲学与文化》1996年第8期。
[10] 宋濂:《宋文宪公全集》卷六十二《诸子辨》。
[11] 顾农:《关于鲁迅辑本<范子计然>等五种》,《文献》2000年第4期。
[12]《绎史》卷一三三《孟尝君相齐》。
[13] 严灵峰:《定州竹简<文子>残本试探》,《哲学与文化》1997年第2期。
[14] 从竹简《文子》来看,“平王”是一位“处淫暴之世,而欲化久乱之民”的君主。作者反复强调君主要按照“道德”的要求来治理国家,甚至认为如果桀纣修行了“道德”,汤武虽贤也无所建树。由此看来,作者的真实意图是要突出“道德”的力量。如果非要把“平王”落实下去,很可能是南辕北辙,劳而无功。
[15] 在古代答问体的文献中,往往是内容相同而答问者各式各样。关公战秦琼的例子并不鲜见。比如关于晏子“一心事三君”的问题,同样是在《晏子春秋》中,《内篇问下》记载是梁丘据向晏子本人提的问题,在《外篇》第三中是孔子在回答齐景公为什么不见晏子的问题时所给出的理由,而在《外篇》第四中又是孔子回答子贡为什么只见齐景公而不见晏子的问题时所给出的理由。关于如何评价羊舌大夫(或羊殖)的问题,在《说苑·善说》中是赵简子问成抟,而在《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中却是晋平公问祁奚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