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

钱谦益唐宋兼宗的祈向与清代诗风新变

  • 简介: 原文 内容提要 “诗必盛唐”是明代具有强势传播力的诗学观念,其消极影响是法唐而赝,自狭诗道。当时虽有接纳宋诗的呼唤,但难以形成趋势。明末清初,钱谦益以唐宋兼宗为新的诗学选择,具体途辙是以崇尚杜诗为由唐向宋的起点,在诗坛大力导入...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原文

内容提要 “诗必盛唐”是明代具有强势传播力的诗学观念,其消极影响是法唐而赝,自狭诗道。当时虽有接纳宋诗的呼唤,但难以形成趋势。明末清初,钱谦益以唐宋兼宗为新的诗学选择,具体途辙是以崇尚杜诗为由唐向宋的起点,在诗坛大力导入宋代诗风,融铸异质,求变创新。以沉潜深厚改变浮薄肤浅,以性情为本取代唯务格调,从而形成宏衍阔大的气局,使诗歌创作具有多元组合的美质。钱氏的这一诗学选择开启了清代新诗风。
时至明末清初,千余年的诗骚之树已经老了。有明一代出现了几乎一边倒地以盛唐为宗的诗学倾向,主导者意欲使诗高华滋壮,但事实上却使它老得更快。如果作为一种主要的抒情文体形式还要存在下去并发挥功能的话,人们必须接受“惟正有渐衰,故变能启盛”的逻辑,通过新变来维护和复兴诗歌。对于清人来说,在唐诗、宋诗建立了两大诗学格局,囊括了尽可能多的诗学范畴、诗法家数以后,要想完全超离于这两大格局而另辟天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此这时的所谓“变”,似乎只能是对既有的两大格局重新体认、选择和融通。然而,“清人生明后”。既然认识到明人是法唐而赝,自狭诗道,那么他们为拓宽路途最能有所作为的就是接纳宋诗了。清初诗人邵长蘅《研堂诗稿序》曾指出:“诗之不得不趋于宋,势也”,这是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


  目录

一、接纳宋诗:一个长期的潜隐走向
二、唐宋并重:一种新的诗学选择
三、崇尚杜诗:钱谦益由唐向宋的起点
四、交融乃新:清代诗风的演变


  参考资料

(1)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9月版,第2~3页。
(2)《列朝诗集》乾集上《太祖高皇帝》。
(3)方孝孺《逊志斋集》卷十四《赠郑显则序》。
(4)束忱《朱彝尊“扬唐抑宋”说》,载《文学遗产》1995年第二期。
(5)方孝孺《逊志斋集》卷二十四《谈诗五首》。
(6)杨慎《升庵诗集》卷一《文与可》。
(7)《列朝诗集》丁集下《商秀才家梅》。
(8)《牧斋外集》卷四《诗苑天声序》。
(9)《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引述。
(10)《有学集》卷十五《爱琴馆评选诗慰序》。
(11)《有学集》卷十七《周元亮赖古堂合刻序》。
(12)《有学集》卷三十九《复遵王书》。
(13)《初学集》卷三十一《汤义仍先生文集序》。
(14)《有学集》卷四十七《书瞿有仲诗卷》。
(15)参读赵永纪《清初诗歌》,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年5月版,第54页;张健《清代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版,第362~395页。
(16)这里说“主要是由两面一点所形成”是就网络之纲维而言,如果广而言之,清初“相率而入宋元一路”如汪琬等人,都受到钱谦益诗学的影响。
(17)《牧斋尺牍·与王贻上》。
(18)这一看法,孙之梅《钱谦益与明末清初文学》已提及,见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377页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