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工学论文其他工学

[规划建筑] 时尚与冲突

  • 简介: 原文 一、解读城市文本:后现代视野世纪更迭与城市变迁缠绕交织,时代与空间的骤然变换,合成宏大的节律,易使当代城市人产生一种巨大而深刻的历史感与危机感;表达这种感觉最恰当而又鲜明的方式,莫过于“城市文化”。美国著名城市学家伊...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原文

一、解读城市文本:后现代视野
世纪更迭与城市变迁缠绕交织,时代与空间的骤然变换,合成宏大的节律,易使当代城市人产生一种巨大而深刻的历史感与危机感;表达这种感觉最恰当而又鲜明的方式,莫过于“城市文化”。美国著名城市学家伊里尔•沙里宁曾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的确,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时代精神的晴雨表,是族性与历史的深层积淀,是城市人格价值诉求的内在向度。大凡走进一个城市,我们会立即从她的建筑群风格与城市布局中感受到其文化上的追求,在其传统或现代的城市居民生活习俗中领略族性文化的底蕴,在时尚与思潮的冲突中感悟时代的文化矛盾,在无孔不入的商界与金融业的统治中体察城市文明的基础支撑力。城市,是一个活的人类文化的载体和存在方式。认识一个城市,就是要认识这一城市的文化与文明;要理解城市发展的机理,就必须考察城市文化嬗变的轨迹。
世纪之交,城市文化正在发生着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型与变迁。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新全球化与新城市化双向紧密关联的后工业文明重要时代里发生的。后者直接影响着全球城市文化的转型与变迁。
所谓新城市化,首先表现在二战以来新的世界城市化浪潮所呈现的汹涌澎湃的对立之势。一方面,城市化趋势日益加剧,城市人口超高速增长,城市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的无可置疑的中心文化或优势文化。从1950年到1998年,世界人口增加了126%,即从25.13亿增至57亿多,其中城市人口增至28亿多。预计到2000年,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80%,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比重将从1950年的17%上升到40%以上,
......


  目录

目 录

────────────────────────

1、 人化与延异的空间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城市文化理念
(1) 大转变:从敬神的福址到人的居所
(2) Public 、工业与水泥森林
(3) 解构、流动的诗、双向书写
(4) 后现代生存的平台
2、 交往的结构
──当代城市文化结构分析
(1) 差异的建筑文化
(2) 多元的城市文化群落
(3) 全球化的交往文明
(4) 营造绿色的城市文明
(5)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念
3、 与永恒的历史对话
──后现代城市传统文化地位与功能观
(1) 回到传统,返本开新
(2) 崇高与唯一的魅力
(3) 人,市场与议会
(4) 参与者,平权,咖啡屋
(5) 解读历史,谋划未来
4、后现代生存的空间
──当代城市文化的创意
(1) 后工业文明的城市
(2) 新全球化时代的城市
(3) 解构者的城市
(4) 交往合理化的城市
(5) 信息-智能霸权的城市
5、人是生态环境的看护者
──当代城市生态文化
(1) 工业文明与人类困境
(2) 衰落的文明,衰落的城市
(3) 人是生态文明的看护者
(4) 生态文明与城市规划
6、七月流火
──城市文明的创新活力
(1) 国际化
(2) 人流,经济与旅游
(3) 空灵的都市季风
(4) 创新的浪潮
(5) 增长与辐射
7、文明的冲突
──城市多元文化的差异与分裂
(1) 后现代文化人类学的视野
(2) 多元城市文化景观
(3) 文化差异与冲突:政治或生存
(4) 21世纪,对话与和合?
8、 鲜亮的风景线
──城市形象设计理念
(1) 差异的城市
(2) 后理性
(3) 大游戏场
(4) 流淌
结束语:期待,意味着交往
──城市文化的未来
灵秀与深沉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 伊利尔.沙里宁:《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顾启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版。
2、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纽约,纽约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3、 杨汝万、罗福全主编:《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城市》,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 王旭、黄柯可:《城市社会的变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5、 易中天:《读城记》,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6、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岛子译,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7、 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8、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编:《我们共同的未来》,王之佳、柯金良等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9、 任平:《悄悄的革命》,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0、高福民等:《苏州文化丛书》,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让-弗朗索瓦?利奥塔等:《后现代主义》,赵一凡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12、泰特罗:《本文人类学》,王宇根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3、尼葛洛庞蒂:《数字化生存》,胡泳等译,海南,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14、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王东亮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版。
15、彼德.科斯洛夫斯基:《后现代文化》,毛怡红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16、艾伦.布鲁姆:《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缪青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7、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陈清桥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
18、任平:《全球发展:模式、理论与选择》,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9年版。
19、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体系的重建》,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20、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詹姆斯.奎恩、乔丹?巴洛奇等:《创新爆炸》,惠永正等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弗洛伊德:《超越快乐原则》,见《弗洛伊德著作选》,孙城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孔汉思、库塞尔编:《全球伦理》,何光沪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孟得斯鸠:《论法的精神》,


  简单介绍

内容提要:“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美国城市文化学家伊里尔•沙里宁深情地作如是说。的确,漫步20世纪,在新全球化与新城市化双重浪潮的推动下,城市文化季风正在发生价值观念、结构和功能的大转变,城市从现代主义工业文明的集中营转变为后现代主义的游戏场。以福科、德里达、丹尼尔•贝尔及刘易斯•芒福特等人为代表,人类越来越将后现代理念灌输到当代城市文化的变革之中:以摩天大楼和繁华街区为中心、具有“中心-边缘”统治结构的“大都市”正在为德里达所指认的离散化(撒播)的“延异空间”所取代;敌视自然、远离自然的“水泥森林”正在变成布朗所呼唤的“可持续发展”的、与自然合一、生态化的绿色城市;古老的建筑语言、封存已久的传统精神正在被“启封”,重现魅力;被现代化否定的城市传统文本正在被重新解读;集中化、齐一化及其拥挤不堪的交通、污染的环境和密集的人口聚会的城市工作-生活方式正在被消解,越来越为轻松恬静的乡间-郊区生活风格所取代;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世界艳丽鲜亮的时装节将全球各城市的时尚推向既相互模仿又力求差异化的文化交融境地;信息高速公路使城市青年一族生活在全球化空间,人们越来越将城市当作游戏场;耶鲁撒冷、北爱尔兰和科索沃等城市宗教冲突几乎成为亨廷顿《文明的冲突?》的“实验场”,世界城市中族性-文明的冲突与对话频仍;知识经济使微软、雅虎文化成为世界青少年追逐的城市新星。本书在对上述新趋势作出深入的理论分析,具有可读性强、分析深刻等特点。适合于广大城市建筑工作者、研究生、大学生阅读。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