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经管论文财政论文

论转轨时期中国公共财政体系的构建

  • 简介: 原文   经济范畴是对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的高度理论抽象,而财政作为一个特定的历史范畴,也必然随着社会生产方式与社会组织结构的演进而赋予自身以新的内涵。由于对财政分配关系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有所不同,便产生了从国家分配...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原文

  经济范畴是对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的高度理论抽象,而财政作为一个特定的历史范畴,也必然随着社会生产方式与社会组织结构的演进而赋予自身以新的内涵。由于对财政分配关系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有所不同,便产生了从国家分配论到公共财政以及其间一系列各有侧重的理论观点。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中财政分配的职能是由政府来完成的,由此认识与反思隐含在政府背后的国家本质便成为财政基本理论分析的逻辑起点。
  在人类思想史上,对国家本质的认识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一种是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上的社会契约论,即认为国家和政府的产生、存在及其财政活动,从根本上看都是私人活动的结果,是无数的私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达成社会契约的结果。对于后一种观点,西方从马基雅弗利到霍布斯等一些早期的思想家,往往主张个人通过缔结社会契约把权力转让给主权者,从而更注重国家权威而不是个人自由。后期的洛克、孟德斯鸠则奠定了社会契约论的个人权力至上的思想本性,并导致了当代西方经济学体系从亚当·斯密和李嘉图开始建立和完善。另一种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阶级统治工具论,认为国家的存在标志着阶级和差别的存在,其实质也是由垄断了暴力潜能的国家来监督特定契约的实施。由此,粗略的鸟瞰使我们认识到,对国家本质的分析,事实上就是确认国家与个人、政府与社会谁更优先的问题。从哲学意义上讲,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要通过事物的外在形式和现象来把握本质,这就受到人类认识能力的限制。而处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我国,注重从包括国家的“阶级性”、“公共性”在内的多角度来把握国家本质,将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录

一 、正确把握财政基本理论问题
二 、从财政本质的角度看中国财政体系的构建
三 、从财政职能的角度看中国公共财政体系的构建
四 、从财政运行的角度看中国公共财政体系的构建
五 、结语


  参考资料

① 贾康,《财政本质与财政调控》,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② 张馨,《公共财政论纲》,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③ 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三联书店,1997年
④ 青木昌彦等主编,《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
⑤ 邓子基,《坚持、发展“国家分配论”》,《财政研究》1997年第1期
⑥ 梁尚敏,《财政理论与创新的若干思考》,《财经问题研究》1995年第11期
⑦ 刘溶沧,《新时期财政理论建设需解决的若干重要问题》,《财政研究》1998年第4期
⑧ 黄瑞新,《财政职能的弱化及重新界定》,《湖北财政研究》1997年第7期
⑨ 评论员文章《转变财政职能,建立公共财政》,《中国财政》1999年第4期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