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法律论文刑法/民法/行政法

[隐私权] 论言论自由与隐私权之协调

  • 简介: 原文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生活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受他人侵扰、知悉、使用、披露和公开的权利。而言论自由权则是人们自由发表言论和传递信息的权利。这两种权利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实现人格权这一基本价值。人...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原文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生活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受他人侵扰、知悉、使用、披露和公开的权利。而言论自由权则是人们自由发表言论和传递信息的权利。这两种权利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实现人格权这一基本价值。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以人格关系上所体现的与其自身不可分离的利益为内容的民事权利。人格自由、人格独立、人格尊严与人格平等是人格权的基本内核。要实现完整的人格权,既要保护人的身体、思想、言论等方面的自由,又要保护隐私不受侵犯。如果没有言论自由,何来人格自由?如果个人的隐私不受法律的保护,又谈何人格尊严和人格独立呢?不言而喻,言论自由和隐私权本身是人格权的应有内涵,二者缺一不可。因此,为了构筑完整的人格权,绝大多数国家迄今都对公民的言论自由和隐私权予以保护。
  然而,言论自由与隐私权之间却存在着固有的矛盾。这是因为隐私权的目的在于维护公民生活的秘密,防止任何人侵犯;而言论自由权的目的则在于维护公民“说”和“知”的权利,依法议论和获取信息,满足其“评说”的需要。公民一方面希望知道和评论更多别人的事情,另一方面又不希望自己的事情让别人知道。于是,言论自由权和隐私权之间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冲突。法律若特别强调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则必须对言论自由作出适当的限制;若侧重对言论自由的保护测必须容忍轻微的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


  目录

一、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
二、言论自由与隐私权协调的理论与实践
三、对我国有关立法的评析与前瞻
注释与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

注释与参考文献
王利明主编:《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版,第518页。
  王小能、赵英敏:《论人格权的民法保护》,载《中外法学》2000年第5期,第528页。
  Pavesich v.New England Ins Co.,122 Ga 190,50 SE 68 (1905).
  郭卫华等:《网络中的法律问题及其对策》,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81-182页。
  戴学正等编:《中外宪法选编(下册)》,华夏出版社1994年版,第21-22页。
  参见王利明、杨立新主编:《人格权与新闻自由权》,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4月版。
  孙振栋:《论医院见习教学中患者隐私权之保护》,载《法学》2001年第2期


  简单介绍

内容摘要:言论自由权与隐私权是与人格机密切相关的两种重要的精神权利,在构造完整的人格权方面共同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在实践中这两种权利常常发生冲突,即人们在行使一种权利时,很有可能侵犯另一种权利。如何协调这两种权利呢?
关键词:言论自由 隐私权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