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论文专题

哀怨之根——侗族情歌中哀怨基调的文化探源

  • 简介:哀怨之根——侗族情歌中哀怨基调的文化探源目 录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页数] 39     [字数] 27809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第一章  哀怨情歌形成的历史背景
第二章  哀怨情歌与侗族传统婚姻制度
第三章  哀怨情歌与侗族婚姻生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辞

[原文]
导  论
侗族是中华民族中历史悠久,勤劳勇敢,具有优秀文化遗产的古老民族。分布于我国湘、黔、桂交界比邻地区和鄂西一带,总人口约290余万。侗族,属古代百越集团中的一支。秦汉时期称为“骆越”,魏晋南北朝时泛称为“僚”。唐宋时期,僚人开始分化,侗族从僚人中分离出来。在宋代开始出现有关“仡伶”的记载,史学家们认定“仡伶”即侗族先民,他们自称“干”(gaml)。自此以后,侗族基本上稳定地集聚在今湘、黔、桂三省交界的一片狭长山地的崇山峻岭之间,在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中,不断地繁衍和发展,并创造了自己独特而优秀的民族文化。其中的侗族情歌正是侗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之一。
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侗族歌谣在我国的民间文艺界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尤其是著名的《侗族大歌》,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至于侗族的情歌也同样具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不愧为一株独放异彩的奇葩。这些“不识字的小说家的作品”(鲁迅语)源远流长、枝繁叶茂、浩如烟海,是世代侗族青年爱情婚姻道德的“教科书”。它不仅具有文学艺术本身的珍贵价值,而且对于研究侗族社会的婚姻习俗、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都有其特殊的价值。
各民族的民间情歌,其抒情基调总是热情、大胆、浪漫的,但笔者于近几年的田野作业中发现,侗族情歌于热情、浪漫之中,却夹杂着一种忧伤与哀怨的情调。无论是从其音调、节奏,旋律方面,还是从其内容的倾诉方面,一些情歌中都明显带有着某种程度不同的忧伤,让笔者惊讶不已。
自1999年到2007年底,国内对侗族情歌的研究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局面,发表有关方面的学术论文仅7篇左右,且大多只是对侗族情歌的一般性研究,其中3篇论文是从民族音乐、民族声乐方面加以研究的,其余各篇多属于一般性的,介绍性的,赏析性的。真正深入到侗族情歌的文化内涵方面的研究尚未出现......

[摘要]
侗族民间情歌是中国民间歌谣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侗族情歌是侗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赖以产生与生存的民间文化生态进行研究是破解侗族社会历史文化现象之谜的一把金钥匙。
民族民间情歌的基调总是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但笔者于田野作业中发现,侗族情歌于浪漫之中,却夹杂着一种忧伤与哀怨的情调。无论是从其音调、节奏,旋律方面,还是从其内容的倾诉方面,一些情歌中都明显带有着某种程度不同的忧伤,让笔者惊讶不已。为此,本文决定从民族民间文艺学、民俗学、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将侗族情歌中的哀怨基调与其民族历史、婚恋习俗、社会生存现实状况等因素联系起来进行研究,重点探索哀怨这一侗族情歌的文化基调何以形成的种种原因。
文章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对哀怨这一侗族情歌的文化基调形成的脉络加以梳理,并认真分析这一文化基调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其次,文章重点分析侗族传统的婚姻制度与其情歌的文化基调之间的种种关系,探索哀怨这一情歌的文化基调形成的内在原因。再次,文章从侗族民众的婚姻生活入手,追寻其情歌的文化基调的社会现实之根。
在具体研究过程中,笔者进行了长期的田野调查,搜集和查阅了各县的地方志资料和相关的文献资料。在占有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分析、综合、提炼,努力就侗族情歌的哀怨这一文化特征展开,力求从不同角度解答这一文化基调形成的原因。并由此建立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

[参考文献]
1 [英] 泰勒:《原始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2 [英] 弗雷泽:《金枝》[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3 [英] 马诺夫斯基[著] 费孝通[译]:《文化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4 [美] 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纳日碧力戈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 [英] 马林诺夫斯基:《神圣的性生活》[M],何勇译,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
6 [保加利亚] 基里尔?瓦西列夫,《爱情面面观》[M],王永嘉译,北京:新世纪出版社,1986年版。
7 [美]埃?弗洛姆:《爱的艺术》[M],康革尔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8 [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潘光旦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版。
9 [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0 [德]兰德曼:《哲学人类学》[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1 王海明:《伦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 刘勰:《文心雕龙》[M],范文澜注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13 天鹰:《论歌谣的手法及其体例》[M],北京:文化生活出版社,1954年版。
14 朱自清:《中国歌谣》[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15 杨民康:《中国民歌与乡土社会》[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版。
16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要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17 黄淑娉,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8 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19 鲍宗豪:《婚姻与中国传统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0 杨权、郑国乔、龙耀宏:《侗族》[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21 张世珊、杨昌嗣编:《侗族文化概论》[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2 杨权编:《侗族民间文学史》[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23《侗族简史》编写组编:《侗族简史》[C],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
24 湖南省少数民族古籍办公室主编:《侗款》[C],长沙:岳麓书社,1988年版。
25 湖南省少数民族古籍办公室主编:《琵琶歌选》[Z],长沙:岳麓书社,1993年版。
26 贵州省侗学研究会编:《侗学研究》(三)[J],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
27 贵州省少数民族古籍办公室主编:《侗族大歌》[Z],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28 李肇隆、蒋太福:《广西情歌》第四集[Z],桂林:漓江出版社,1985年版。
29 陆中午:《中国侗族歌谣故事精选》上卷[Z],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版。
30 镇远县文化局、文化馆:《中国歌谣集成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卷》[Z],内部资料,1988年。
31 从江县三套集成编委会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卷》[Z],内部资料,1988年。
32《中国民间歌谣谚语集成湖南卷》[Z],通道内部资料,2003年版。   
33 李仁山:《贵州情歌》[Z],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34 马学良:《中国民间情歌?少民族卷》[Z],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35 萧园:《中国歌遥集成湖南卷?怀化分卷》[Z](下册),内部资料本,1989年。
36 沈嘉泽:《侗族青年爱情生活的心声—略论〈侗族情歌〉》[J],《南风》,1990年版。
37 杨子奇:《浅析侗族情歌语言的美学特征》[J],《默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版。
38 杨再奎:《侗族婚姻习俗与现行婚姻法的冲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版。
39 秦季强:《侗族婚姻文化生态变化浅析》[J],《贵州文史丛刊》,1993年第4期。
40 秦季强:《论侗族婚姻礼俗中的原生文化内涵》[J],《民族论坛》,1988年第1斯。

[原文截取]
哀怨之根
——侗族情歌中哀怨基调的文化探源
目 录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导论 -------------------------------------------------------------------------------------
第一章 哀怨情歌形成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侗族先民的艰难生存 ----------------------------------------------------
一、艰难、封闭的生活环境
二、沉重的民族压力
三、贫穷的经济生活
第二节 侗族先民的迁徙 -----------------------------------------------------.....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