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论文专题

证券市场中散户投资分析的行为偏差与对策

  • 简介:摘 要投资者(散户)作为证券市场上的主要主体,其投资行为对证券市场的功能发挥起着关键性作用。传统金融理论对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分析时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因而能够理性地评估证券价格;即使有些投资者是不理性的,但由...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页数] 13     [字数] 16837

[目录]
摘  要
关键词
Abstract
Key words :
一、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特点
二、投资者行为偏差现象分析
三、行为金融理论对异常现象的解释
四、影响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的因素
五、行为投资策略选择
六、对投资者的建议
参考文献

[原文]
一、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特点
(一)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散户)基本情况
1.年龄分布。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平均年龄约为43岁,40岁以下的投资者占49.1%,但55岁以上的离退休人士也有不容忽视的份额(16.96%),相比较美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中国的投资者年龄偏小。从入市时间看,中国股市一线投资者的平均股龄为5.4年,他们既有常年在股市搏杀的老股民(36.9%为1999年前入市),也有数量不少的刚刚入市的新股民,其中2000年后入市的比例为21.86%.
2.中国的投资者文化程度偏低,其中不足中等文化程度的投资者(高中及中专以下)占了总被调查者的43.81 %,而初中以下的低学历者有12.04 %,远高于美国的17%.
3.入市动机。调查显示,78.6%的个人投资者入市的主要原因是为通过股票的买卖价差而获利,只有11.7%的个人投资者进入股市是为了获得公司分红的收益;38.0%的投资者因有闲置资金而把股市看作是一个长期投资的场所;如果把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以“炒股”为主要职业的个人投资者(占总数的7.5%)加上“没有工作,通过炒股找点事做”的个人投资者(约占总数的14.5%),则专门从事证券投资的个人投资者比重约为22%.
4.证券投资知识。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的股票投资知识来自于非正规教育,主要通过亲朋好友的介绍、股评专家的讲解以及报刊、杂志的文章等(三者相加约占总数70.4%);在做具体的投资决策时,投资者依据“股评推荐”、“亲友引荐”以及小道消息所占的比重高达51.5%;在投资决策的方法上,两成以上的个人投资者决策时几乎不做什么分析,而是凭自己的感觉随意或盲目地进行投资。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方法是进行公司的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大多数投资者在评价投资失误时,往往将失误归咎于外界因素,如国家政策变化(67%)、上市公司造假(50.9%)以及庄家操纵股价(41.6%)等,而只有少数个人投资者认为是自己的投资经验或投资知识不足(28.7%);......

[摘要]
投资者(散户)作为证券市场上的主要主体,其投资行为对证券市场的功能发挥起着关键性作用。传统金融理论对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分析时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因而能够理性地评估证券价格;即使有些投资者是不理性的,但由于他们的交易是随机的,也能够彼此消除价格的影响;再即便投资者有相同的不理性行为,市场仍可利用"套利"机制使市场回复理性价格。事实却并非如此。新兴的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在面对损失时有风险偏好的倾向,在面对收益时有风险规避的倾向。反映在证券市场的投资行为方面会出现处置效应,投资者更倾向于持有亏损的股票,并出售带来盈利的股票。而且,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投资者由于过分自信,可能导致股市的过度反应,即对信息的反应超过了应有的理性水平,从而表现为股价呈现出短期的持续反应(持续上升或持续下降)和长期的反向修正。
行为金融理论是西方国家金融研究和实践的前沿领域,它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把心理学和金融学问题结合起来,实现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改造,解决当今金融市场面临的许多难以用标准金融理论知识加以解决的投资决策问题。本文从行为金融理论产生的背景出发,并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和特征和投资者行为特点等,着重分析基于该理论的投资行为理论模型和投资策略,希望对中国证券市场建设和投资者投、分析人士在进行证券投资分析时提供参考意见和标准,优化投资策略,减小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金晓斌,国证券市场风险收益特征的行为基础,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 (7);
[2]饶育蕾,刘达锋,行为金融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
[3][美]John1R1Nofsinger1The Psychology of Investing ,Beijing ,CITICPublishing House ,2004 ,81;
[4]李国旺, 反向操作策略有效地运用,资本市场杂志,2003 , (7);
[5]戴维?德瑞曼P安凡所,邹方斌译, 逆向投资策略, 深圳:海天出版社,20011;
[6]张华庆,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证券投资行为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030601。


[原文截取]
摘 要
投资者(散户)作为证券市场上的主要主体,其投资行为对证券市场的功能发挥起着关键性作用。传统金融理论对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分析时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因而能够理性地评估证券价格;即使有些投资者是不理性的,但由于他们的交易是随机的,也能够彼此消除价格的影响;再即便投资者有相同的不理性行为,市场仍可利用"套利"机制使市场回复理性价格。事实却并非如此。新兴的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在面对损失时有风险偏好的倾向,在面对收益时有风险规避的倾向。反映在证券市场的投资行为方面会出现处置效应,投资者更倾向于持有亏损的股票,并出售带来盈利的股票。而且,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投资者由于过分自信,可能导致股市的过度反应,即对信息的反应超过了应有的理性水平,从而表现为股价呈现出短期的持续反应(持续上升或持续下降)和长期的反向修正。
行为金融理论是西方国家金融研究和实践的前沿领域,它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把心理学和金融学问题结合起来,实现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改造,解决当今金融市场面临的许多难以用标准金融理论知识加以解决的投资决策问题。本文从行为金融理论产生的背景出发,并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和特征和投资者行为特点等.....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